作者:封殿胜  高宏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6/17 10:06:59
选择字号:
多场大型体育赛事延期,北京冬奥会留下什么启示

 

近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原定于今年举行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第19届亚运会延期,第3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取消,中国还放弃了2023年亚洲杯的主办权。北京冬奥会成为了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成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

作为赛迪研究院派往冬奥组委的工作人员,笔者亲身参与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安全和应急保障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希望通过总结相关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为今后举办大型群体活动提供参考借鉴。

统一领导 积极协调

面对持续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同时中国进入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举办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

北京冬奥会采取统一领导,积极主动防范。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市、河北省协调联动成立了北京冬奥会赛时运行指挥体系,围绕“两地三赛区”服务保障工作的统筹协调,全方位梳理排查各领域、各环节风险点,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不断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积极妥善应对。

在疫情防控方面,北京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世界卫生组织等成立了国际疫情防控工作组,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河北省等联合组建国内疫情防控专班和专家组,积极发挥国际、国内两个疫情防控机制的作用。

结合疫情防控的有效经验和最新科研成果,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于2021年底发布了第二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提出了疫苗接种、闭环管理、建立新冠联络官机制、检测追踪与隔离、减少接触、提高卫生意识等6项原则,对具体措施及相关细节进行了细化完善。

为了能让参赛各国运动员快速理解和掌握防疫手册的各项要求,北京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确定了防疫联络官机制,通过防疫联络官做好政策的解读和操作指引工作,为所有利益相关方顺利参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2月18日,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表示,北京冬奥会的闭环管理很成功,“我们所有人在闭环内都生活得非常安全舒适。只要大家都遵守团结的精神,人人都做出贡献,即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也能举办一场伟大的盛会。”

为应对突发雨雪天气的交通保障工作,北京奥组委高效协调气象部门、交通保障组、属地应急队伍、场馆服务保障队伍等相关机构,发挥协调联动机制,确保赛事顺利举办。

例如,冬奥会开幕前,交通运输部联合北京市人民政府开展了冬奥会极端天气综合交通保障应急联动演练,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五省区市交通运输部门参演,深入排查易积雪结冰路段,设置保障路段备勤点55处,除雪保障人员1184人,储备除雪设备553台,融雪剂(液)1.8万余吨,确保应急人员随时待命,物资储备充足。进一步提升冬奥赛时交通应急处置水平。

“赛时一天”综合演练,是奥运会筹办工作惯例。2021年11月28日, “赛时一天”综合演练在北京冬奥组委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举行。北京冬奥会9个竞赛场馆(群)、26个非竞赛场馆、北京和张家口属地运行保障指挥机构等50个单位参加了本次演练。本次演练以2月7日这一天的赛时运行为基准,通过叠加突发事件构建了贴近冬奥实际又较为复杂的运行和调度情景。

演练后总结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充分发挥场馆主任负责制的机制,保证赛时98%的问题在场馆层面得到有效及时解决;二是处理相关突发问题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内部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工作边界,同时也要考虑与国际奥委会相关组织联系沟通;三是要关注事件处理过程的舆情影响。

事前周密考虑,事中加强沟通和理解,事后及时监测评估和管控。从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来看,三个方面都很好地得到了贯彻执行。

科技冬奥 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早在2016年,在北京冬奥组委统筹协调下,科技部会同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河北省等有关部门和地方制定了“科技冬奥(2022)行动计划”。本届冬奥会上,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示范了一批前沿引领技术,转化了一批绿色低碳技术,建设了一批示范工程。特别是在面向极端天气、疫情防护、医疗救护等方面,布局了铲冰除雪、无人机消杀、直升机救援等先进科技应急装备,极大提升了服务冬奥的应急保障能力。

在本届冬奥会期间,受伤运动员的转运救治过程最快用时5分钟,最长也不会超过27分钟。在延庆、张家口赛区的高山雪场,紧急的情况下还会启动直升机救援,2月10日11时50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直升机救援队接到指令,一名外籍运动员在高山滑雪男子全能速滑项目中受伤,初步诊断为左前臂开放性骨折,需启用直升机转运救治。在接到救援指令后,直升机在几分钟内快速抵达事故现场,接到受伤运动员后于12时从停机坪起飞,仅用8分钟就将伤者转运到了赛区定点医院。

此外,北京奥组委综合研判各类安全风险和不安全因素,建立风险等级库与编制应急预案。各涉冬奥场馆(所)按照“一馆一策”要求,充分研判本场馆、本赛区可能存在的事故风险,开展针对性训练和实战演练。

例如,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场馆采用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碳排放值趋近于零,充分诠释了“绿色奥运”的办赛理念。作为制冰机组核心功能部件,压力管道、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安全顺利运行至关重要。相关责任部门提前安排对生产制冰用压力容器、安全阀等设备组织专家开展检查检验,指导使用单位采用技防与人防相结合的方式,结合二氧化碳制冷技术特点,做好针对性应急方案与预案,保障了赛事举办。

盘点历届冬奥会,因天气影响致项目推迟举行是常态。如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上,由于暴雪影响,高山滑雪所有项目比赛被连续推迟了6天;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大雾使得冬季两项男子集体出发项目几度推迟;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高山滑雪等多个项目因大风推迟。而北京冬奥会由于天气预报精准预测,及时调整了赛事日程以及各项服务保障,使赛事顺利举办。例如,因天气原因,云顶滑雪公园原计划于2月13、14、15日举行的自由式坡面障碍技巧比赛,平移至2月14、15、16日进行。

三点启示

一是要建立综合运行指挥体系。大型活动组织安全应急管理加强统一领导至关重要,按照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建立从战略决策、运行指挥、应急处置三个方面建立“三位一体”的综合指挥体系,形成上下联动的应急指挥部体系。

二是要加强风险预判,强化协同联动能力。大型群体活动涉及面广、影响大,要建立完善多领域、多层面的对话沟通机制,与活动各参与方、利益相关方保持密切的沟通,提前编制应急工作预案,建立全员应急动员响应机制,摸排安全风险隐患,建立档案库,组织开展专项演练行动,事中建立事件填报系统实时反馈,事后组织复盘、查找原因,相关各单位补短板,查弱项,建立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管控与应急管理体系。

三是健全完善区域协同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大型群体活动要建立协同联动的应急物质保障体系,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的理念,加强各类应急物资和能力储备,构建智慧应急物资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实现应急物资精准定位、高效共享、快速调配、及时保障,提升跨领域、跨区域的协调联动能力。

(作者单位: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安全产业研究所)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