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阳 赵广立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2/6/12 20:11:27
选择字号:
知网深夜宣布开放个人查重,网友调侃:就这?

 

文|《中国科学报》记者 李晨阳 赵广立

6月12日零点,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即日起,中国知网向个人用户直接提供查重服务。

根据知网同期发布的《个人查重服务常见问题》,个人版服务的定价标准为1.5元/千字。按照这个标准,一篇5万字左右论文的查重费用约为75元。

而目前各个平台上提供的替代服务,特别是那些号称与知网查重结果近似的商家,单篇论文的查重费用动辄数百元。“查重太贵”也成为毕业生一年一度的吐槽主题。

对此,很多人认为这是个好消息。不过,也引来不少吐槽。北京某985高校一位今年毕业的学生在聊天群里调侃:深夜发布,就这?

研究生论文特殊办理

知网如此解释开放个人查重服务的动机:“知网过去只面向机构提供查重服务,忽略了广大个人用户学术规范自检与查新等实际需求,客观上造成了黑市与高价的问题。”

还表示,此次是“在综合考虑学术规范管理需要和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并充分听取政府部门、学术机构、科研诚信专家、师生代表的意见后,制定了全新的个人查重服务方案。”

很多人注意到,在已经开启的知网个人查重服务系统中,可供检测的类型包括:职称评审、学术研究、学术出版、毕业设计及其他。但备受关注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查重”功能却并未开放(页面右下角红字)。

对此,知网的解释是:“鉴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的特殊性以及各学校学科差异、办学水平、管理政策不同,知网继续通过研究生培养管理机构(研究生院),向研究生提供学位论文免费查重服务,免费次数由原来的人均1.5次增加到人均3次。同时,拟为学校指定的内部机构提供包年不限次的服务方式,作为校内正规渠道,向研究生个人提供学位论文查重服务。”

我们毕业了,知网才降价

栗子(化名)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她有过一段特别的“打工”经历。

前段时间,一家考研机构为学生们提供付费查重服务,单篇价格大概在130元左右。包括栗子在内的一些学生,受雇帮忙修改上传的论文格式。

“据我所知,这家机构跟一些高校教师有联系,这些老师有权限进入学校的知网查重系统。这种途径会比网上的其他渠道准确、便宜一些。”

看到今天的新闻后,栗子意识到,考研机构的这份“副业”大概到头了。“但我觉得这是好事儿。早就该管了,不是吗?”

栗子的同学里,很多都有自费查重的经历。200元、300元的支出非常常见,相对于他们每个月1000元左右的生活费,“不算是小数目”。

除了在各个电商平台和考研机构花钱查重外,他们还热衷于参加一些网站上的查重“优惠”活动。有的网站每天上午11:11会短暂开放免费的查重通道;有的网站需要邀请几位“好友”注册,才能享受查重折扣。

但这些五花八门的渠道,都不能让学生们真正放心——“因为你不知道它们的数据库里到底有些啥,不敢保证查出来的结果是否准确。”栗子说。

“要么贵,要么废”——面对论文查重的种种“奇观”,有人如此感叹。因此,知网开放相对“平价”的个人查重服务,包括栗子在内的很多学生都觉得是个好消息。

但也有网友指出,知网“故意选择在6月初这样一个应届学生100%都已经查过重的时候降价”,有“小聪明”之嫌,“格局一言难尽”。

关于时间节点,还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件。

此前,因知网查重服务不对个人开放,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特聘副教授郭兵认为中国知网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并在去年12月向法院提交了起诉材料。双方调解无果后,今年3月21日法院正式立案。郭兵的主要诉讼请求为“中国知网立即停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包括向个人用户开放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服务”。

他在接受长江日报采访时表示:“从知网目前的公告来看,我的核心诉求已经解决了,基本实现了我的诉讼目的,就看法院怎么处理。”

释放善意,还是权宜之计?

“不管怎么说,知网终于肯做出些改变了。”

面对《中国科学报》的采访,师生们发出这样的感慨。但他们也觉得,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

有学者发问:此次知网开放个人查重并大幅降价,究竟是为了释放善意,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还是迫于持续舆论压力的权宜之计?

更有多位学者质疑:此举会不会进一步助长知网在业界的垄断地位?

北京某知名高校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员对记者说,之前知网的查重服务属于暴利业务,而经过前段时间的各类事件之后,他们“必须得有所改变,不然公众就不买账了”。

他同时表示:“知网的这项举措,固然释放了善意,但也有可能让其继续做大,进一步巩固垄断地位。”

“不可否认这里面是有善意的。”东北大学教授郭戈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个人查重业务开放后,的确会给老师和学生带来很大便利。”

但他也指出,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垄断的问题,“知网的恶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几位受访者几乎一致担忧:“知网现在能降价,就有可能在未来再涨上去。”

羊毛出在羊身上,还要跟羊要钱

郭戈向《中国科学报》介绍,由于国内没有大型专业学术出版机构,知网、万方等都是“空手套白狼”,无偿地攫取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果来获取暴利。

与此同时,由于缺乏便捷的法律途径,大多数个人都懒得向它维权和索赔,给这些大型中文学术资源公司提供了不正当盈利的机会。

这造成了一种“羊毛出在羊身上,还要跟羊要钱”的怪相。正如一名今年刚刚毕业的博士生所说:“没有我们这些全国的研究生和学者发表的论文,你们的公司如何维持?我们都免费把有知识产权的劳动成果提供给你们了,还要反过来收我们这么多钱,不管是下载论文还是查重,这是什么道理?”

浙江大学教授储涛也认为,知网此举虽然“减轻了一点学生负担”,但论文下载等业务依然不便宜。“而且它也没做什么事,不是吗?”

对于这些现象背后的垄断问题,郭戈对《中国科学报》坦言:“目前也没什么好办法。”

“个人维权的过程漫长而繁琐,就算是高校和科研机构也不会更加容易。”郭戈说。他谈到,一般而言,研究生毕业之前,只需要把学位论文提交给学校,但这些学位论文最后被提交到何处,又如何被授权给知网的,他也“不清楚”。

或许就在这一笔糊涂账背后,存在着更大的问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