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国华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5/30 15:49:27
选择字号:
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致敬中国航天天线事业“挖井人”

 

中新网北京5月30日电 题: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致敬中国航天天线事业“挖井人”

作者 陈国华

今年的5月30日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在中国航天事业历史上,正是一批批充满创新热情和奋斗精神的科技工作者在为中国航天“铺路搭桥”。中国天线测量技术领域的开拓者熊继衮就是中国航天天线事业“挖井人”的一位代表。

今年4月28日,电磁理论、微波技术和天线技术专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3所原科技委副主任熊继衮因病去世。

1957年,熊继衮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工作,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人。几十年里,他专攻天线领域,在长期科学实践中为中国天线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20世纪60年代,熊继衮从事防空导弹制导站用单脉冲天线和相控阵天线的研制,主持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试验卫星闽西测控站天馈系统和某相控阵制导雷达天馈系统,为推动中国天线测量技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早期天线测试条件艰苦,有时为了测试方向图,要在库房里把气球一个个充满氢气,密密麻麻地系在天线上,几个人窝在一堆气球底下,猫着腰把天线推出库房,外面有人大喊一声“放”,众人一起松手,气球吊着天线缓缓升空,赶上一阵风,就把天线吹偏了,每次还只能手摇仪器测试一个频点,测试速度可想而知。

为改善天线测试条件,1982年,熊继衮经多次申请后,终于获批引进中国第一部自动天线测试设备,引起行业领域关注。

熊继衮对天线新技术的发展动态高度关注,经常收集有关电磁理论、天线和微波技术等方面的资料研究学习。几十年航天工作中,他积累了80多本学习笔记,自购科技书籍400多册,还自学俄、德、法文等,阅读多种外文书刊,跟踪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展,为年轻科技人员提供咨询,为预研任务的开展奠定基础。

圆顶阵相控阵天线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型天线。熊继衮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开展预研工作,并于8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获得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引起国内外专家很大兴趣。

为了将航天天线技术应用到民用方面,他还应邀参加中国科学院的大射电望远镜(LT)开发研究工作,多年来一直进行FAST望远镜的开发研究工作,还被聘请为LT中国推进委员会顾问。

1982年,二院23所正式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担任23所科技委副主任的熊继衮在抓科研工作的同时,肩负起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他常带着所里的年轻人参加各届中国电子学会天线专业的学会和交流活动。

离开科研一线后,熊继衮依然关心着天线事业的发展动态,每次受邀评审论文,他都十分严肃、认真和仔细。

曾有同事写完一篇十多页的英文论文后,请熊继衮审阅。当时已年近八旬的熊继衮,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通篇推导每一个公式,小到标点符号,大到课题重点论述,都给出详细的建议。

同事马兰生说:“熊主任对人对事都非常认真细致,我在编写测试技术报告时,里面有一段模棱两可的地点描写,熊主任看完后说,报告要把地点写清楚,避免他人阅读时产生误解。”

在他的同事姜新发看来,“熊主任他们这一代人是国家和航天天线事业的‘挖井人’。”(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