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2/5/2 14:16:00
选择字号:
“巅峰使命”珠峰科考丨记者体验极高海拔人体适应能力 探秘人体极高海拔适应之谜

 

本次科考,珠峰大气与人体健康科考分队,将追踪科考队员的高海拔适应性,主要聚焦“人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特征”。这项科考任务如何开展?来看记者的体验报道。

记者从北京抵达拉萨,按照科考队的实验要求,休整几天后,在4月21日,参与进健康数据采集环节。与所有参与到科考实验中的志愿者一样,戴上一枚血氧戒指,心脏部位贴上一枚心率贴片,以48小时为一个数据采集周期,其间尽可能全天候佩戴,来测量和记录在各种海拔高度,血氧和心率的变动情况。另外,还要进行血管弹性测试,采集血液、晨尿、粪便、唾液和咽拭子等。当记者抵达海拔更高的珠峰大本营,在4月26日,与攀登珠峰和登顶珠峰的科考队员一起,再次进行上述健康数据采集。4月底,人体采样的初步分析结果出炉。科考队员介绍,随着海拔高度的提升,记者的心率变异性,变化明显。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腾:拉萨的时候,我们记者佩戴心率贴片的结果,是111和104。大本营的时候,分别是96和92毫秒。在(海拔)3700米的拉萨,到达(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之后,心率变异性是有所降低的,降了10%左右。

据介绍,心率变异性,也就是心跳快慢的变化状态,能反映出人体应对环境改变时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通常来说,指标越高,代表人体的调节适应能力越好。另外,血常规检验报告显示,随着海拔高度的提升,血红蛋白的浓度,也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 孟鑫:在拉萨的时候,您团队的大概是173、174。但是到这边之后进一步地升高,变成了195或者是185,这个比我们160的这个参考范围增加了更多。说明大家可能到了(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更加缺氧,身体代偿会产生了更多的血红蛋白。

科考队员介绍说,记者目前的体验结果,主要来自仪器的自动分析,仅针对少数实验个体,后续仍需经过大量的人工矫正,才能获得最后的精确结果。

探秘人体极高海拔适应之谜

在珠峰极高海拔地区,开展生理适应科考研究,又有着怎样的科学目标呢?

科院院士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朱彤:这次研究比较大的特点是说,我们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在一个短的时间,他的身体是怎么样发生反应的。过去(的研究)可能是一次性地接触到(高)海拔以后,我们这次针对我们科考人员和一些像央视的记者,一步步上来以后,测量我们的(人体)反应。

朱彤院士介绍,在珠峰极高海拔探究高山生理适应机制,以本次珠峰科考队员等短期入藏人群为研究对象。攀登珠峰前,他们分别在北京和拉萨等地做过相关健康数据采集;之后在珠峰大本营,以及攀登珠峰或登顶珠峰归来后,还要再做几次同样的测试,由此对比不同海拔高度下人体生理健康的差异,进而发现高原环境,对急进高原人群的身体健康,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科院院士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朱彤:通过这样的研究,那么对未来更多的科考人员、更多的援藏干部、更多的旅游人员来到西藏的话,对他们的身体的防护措施,可能会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4月30日,朱彤院士带领团队,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首次释放由我国科研人员自主研发的臭氧探空气球。除了观测不同海拔对人体的动态影响,科考队还要观测志愿者在不同海拔高度,臭氧和缺氧的协同作用对他们的健康影响,这项研究,国内外还没有相关的报道。青藏高原素有世界“第三极”之称,其臭氧含量、浓度相对较高,是科考队员的理想化实验场所。

科院院士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朱彤:臭氧对人体健康,主要是首先影响到我们的呼吸系统,然后再其他的系统受到影响。那么缺氧也是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呼吸系统,然后我们的心血管系统受到影响。这两个同时叠加起来的话,它的影响是什么样的,我们现在还不清楚,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科考,能够集中让我们有机会做一次观测。

据了解,从长远看,本次科考,将为控制和降低人们患高原适应症等,找到科学依据。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