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碳沉降量与排放量和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 课题组供图
近日,《大气环境》刊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潘月鹏团队新成果。博士生曹静基于北京郊区137个雨水样品的测试数据,系统分析了水溶性有机碳(DOC)湿沉降的时间演变趋势及其与有机碳(OC)排放的关系。
“本研究有助于理解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所引起的大气成分变化,对评估全球大气降水碳库的大小及时空演变趋势也至关重要。”潘月鹏告诉《中国科学报》。
2016-2020年,潘月鹏团队在我国典型区域开展了大气成分干湿沉降综合观测。
DOC的大气沉降与河流入海OC通量相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气候模式中被普遍忽视。
据估算,全球降水碳库约0.5 Gt,在数量上相当于“碳失汇”的三分之一。然而,以往的全球降水碳库估算主要依据短期观测实验,且缺乏中国观测数据,估算结果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是亚洲较早开展大气降水DOC沉降研究的单位。2007-2008年的观测结果显示,DOC是华北降水OC的主要成分(颗粒态OC占比21%),其沉降量处于全球测量范围的中间位置。
过去十年,随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OC排放量迅速下降,降水DOC沉降如何响应OC排放的变化尚不清楚。
潘月鹏团队研究发现,当前华北降水DOC浓度水平已低于十年前的观测结果,但仍然高于全球平均值(p < 0.05)。2017-2020年观测期间,大气降水DOC浓度和沉降量均下降了近60%。
“这一下降趋势与华北OC排放量和北京大气OC浓度的年际变化趋势一致,反映了华北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的重要影响。”潘月鹏表示。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atmosenv.2022.11903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