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琦 张双虎 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3/5 17:46:34
选择字号:
钱锋委员:高校通识教育和科普工作亟待加强

 

“当前,高校前沿科技通识教育方面存在课程体系尚待建立、教学内容亟待改革、教师教学积极性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及高校通识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钱锋对《中国科学报》说。

钱锋认为,在高等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不仅可以增强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其树立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调研中,钱锋发现当前高校教师的授课多局限于本专业或本学科,各专业交叉与融合度较低。大部分高校尚未建立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前沿科技为代表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在授课中往往缺少新兴技术的真实应用案例,亟需改革传统工科专业的教学内容。此外,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压力大,科技类通识课程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对职称晋升的贡献甚微。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教师开展通识教育和科普工作的积极性。”钱锋说,“因此,建议从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创新课程形式和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校企合作四个方面,推进高校通识教育和科普工作。”

首先,以学科交叉融合推进高校通识教育和科普工作。基于新文科、新工科、新理科等理念,大力扶持文理渗透、理工交融的学科交叉融合,以高校重点骨干学科建设为依托,整合校内多学科资源,建立开放、共享、交叉、融合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改革高校“以学科为核心”的科研管理模式,打破学科界限,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通识教育和科普工作模式,为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人才提供基本保障;在高校本科专业达标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通识教育在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指标中的占比。

其次,应创新高校科学教育课程形式和内容,按照“少而精,博而通”的原则,强化高校科普课程建设,增强知识的普及性,以实际应用为主、理论为辅,新增科普课程并编写相关教材。在内容、方式和手段上创新高校科普教育活动,加强前沿信息技术知识普及。同时挥高校资源优势,围绕科技发展前沿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利用多平台、多形式开展科普宣传。

第三,要加强高校科技类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比如统一设置高校科技类通识教育教师资格考核机制,建立专门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建立高校教师通识教育和科普工作专项激励评估机制,将通识教育和科普工作纳入职称评定与人才评价体系,提升教师从事科普教育工作的动力;加大高等教育阶段通识教育和科普工作的经费投入,鼓励高校教师与科技期刊、科学网站、学术委员会合作开设科普教学课程。

最后,校企合作推进高校通识教育和科普工作。钱锋认为,要利用高校公共平台,与企业合作开设跨学科的科技类通识课程,校企双方联合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以实际项目和真实案例为主线,串联新兴技术相关知识点,解决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固化的难题。同时鼓励高校教师积极申报参与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调动教师开展通识教育和科普工作的积极性。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