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委员钟章队: |
大力促进轨道交通5G、行业云等基础设施建设 |
|
钟章队 受访者供图
我国已经是轨道交通大国,然而,面向2030年和更长时间,世界范围竞争越来越激烈,技术封锁更趋严重,我们能否建设一张高质量的综合轨道交通网络?能否继续领跑世界轨道交通领域?高铁能否成为一张永久牌名片,新时代铁路如何改革和发展?能否持续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更高质量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钟章队日前告诉《中国科学报》,这些都需要冷静思考,积极有为。
他指出,关于轨道交通特别是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基建,有待制定,并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尽快制定高速铁路、重载铁路、普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指导意见,大力推进国家干线铁路、区域铁路、地方铁路、都市快轨和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互联互通、融合发展、有序衔接、无缝换乘,破除行政之间、区域之间的壁垒和轨道交通发展鸿沟,促进不同轨道交通运输之间的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形成不同区域之间的有序发展和平衡发展,从构建市域、都市圈综合轨道交通网络,到省域综合轨道交通网络,再到更大区域的综合轨道交通网络,最终打造高质量的、轨道交通上的中国,综合轨道交通成为陆地绿色出行的骨干交通运输方式。
其次,当前轨道交通新基建发展的严重短板是缺少能够全天候地满足轨道交通可视、可控、可管、可测、可靠、可信的宽带移动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其中最大的发展瓶颈是缺少统一的、可以发展专用宽带移动信息通信的无线频率,造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移动技术装备不能互联互通和跨线路运行。
轨道交通具有非常特殊的、安全苛求的行业属性,电信运营商5G网络难以满足轨道交通的特殊专用需求,业务多样、应用复杂、特色鲜明。欧洲、韩国等国家铁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发展已经走在前面,我国高铁、重载、普速铁路仍然基于2G技术。
相关研究已进行了10余年时间,起步早但至今未定,高铁、市域、地铁都在“等米下锅”,试验和产业链举步维艰,建议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尽快协调,颁布轨道交通行业5G专用频率,避免出现“起个大早,赶个晚集”。2B与2C的发展牵引、约束条件、产业链、创新链、运营服务、安全责任主体、资产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最后,轨道交通是个复杂的巨系统,涉及30多个专业,轨道交通新基建的核心是构建新型融合基础设施,也是智能铁路、智慧城轨发展的难点和重点,如何融合,融合的目标,融合的深度、广度、厚度,融合的评价方式等等,都需要自主创新、持续创新和迭代创新。铁路、地铁行业信息化发展早,信息系统应用广泛,传统系统的包袱重,更新改造约束条件多,存量发展和增量发展差异大。
钟章队建议,轨道交通行业坚持“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行“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的揭榜挂帅”双向发力,充分调动轨道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基地的积极性,协同制定成套、体系化、融合化的“智能制造、智能装备、智能运维、智慧出行、智慧物流、智慧网络平台”的标准、规范、规定和应用细则,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全行业各专业全覆盖的“上云用数赋智”,实现轨道交通智能化、智慧化发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