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行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3/2 10:30:11
选择字号:
让全社会认识到种业是国家安全的基石

 

张行勇 摄

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取得“十八年连丰”,创下粮食总产量新高。

粮食安全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大国而言,关系重大。而种子就是农业的“芯片”。

种优则粮丰。种子是粮食之基,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和用种大国,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

2020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特别强调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坚决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并且主要装中国粮,最基本的就是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在粮食安全上才可能拥有自主权。

如何将上述理念让社会大众得到认知,特别是让90后00后及而今甚少接触农事的青少年,在知识体系和世界观中有知农史、知农事,更深入对粒粒皆辛苦的感悟?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新近推出由郭锐、李军创作的《种业中国》一书,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与实践。这也是他们继“生态中国”科普三部曲《航天育种简史》《中国雄心——航天科技·绿色中国》后的第三部科普著作。

“大约在距今38.5亿年前,地球海洋中才出现了最原始的、最简单的原核生物,而后,由海洋至陆地,先后经过了“菌藻时代”“蕨植时代”“种子植物时代”,经历了数十亿年生物进化,才将地球从基本无氧状态,慢慢改造为富含氧气、适合人类生存的优良状态……”,该书共有10章内容,能够让读者从追溯地球的起源、生物的进化、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认知种子如何诞生;让人们回顾新中国突破粮食困境的艰难历程和中国种业的艰辛探索;让人们了解粮食武器的巨大威力和粮食战争的残酷惨烈并感悟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食为政首,农为邦本”的执政理念与情怀,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与奋斗轨迹,也可以让人们体会到在过去艰难的年代里,粮食在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过程中所发挥的基础性根本性重要作用……

总之,《种业中国》从知识体系结构的视角选题是科普图书的一个创新,涉及知识面宏大、内容丰富、资料充实,语言叙述简洁明快,可读性较强,基本上使读者对种子、种业与中国农业发展有了全面认知,了解了我国耕地有限,但技术进步无限,要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要,保证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避免“米袋子”、“菜篮子”受制于人,必须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地生万物,种子为关键,这也是《种业中国》具有的内涵。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