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雪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2/28 19:30:52
选择字号:
首届交叉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研讨会揭牌仪式         中国人民大学供图

 

2月27日,首届交叉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交叉科学研究院揭牌仪式同时举行。此次研讨会主题为“探索创新学科交叉融合机制,推动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管理机制与评价体系改革发展”。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召开。来自国内和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两百余名政产学研专家参加了会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韩启德,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保罗·米尔格鲁姆,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比尔·罗斯科,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李幼平、倪光南,中国科学院院士汤涛,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校长刘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叉科学部副主任潘庆,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王轶等出席会议。

大会分为揭牌仪式暨成果发布和首届交叉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揭牌仪式暨系列成果发布会。

张东刚表示,成立交叉科学研究院,立足综合优势,统筹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打造新的“学科特区”和“人才培养特区”,加快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新文科建设,为探索一条具有人大品质、人大特色、人大使命并引领时代价值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之路,为促进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文化自立自新自强自觉奉献人大力量。

大会第二阶段为交叉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韩启德在主旨报告中指出,学科交叉是科学发展的必然,必须利用好学科交叉这一重要创新途径,以科学问题为导向,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目标,形成健康的学科交叉态势。

他认为,应鼓励交叉科学的发展,以促进原始创新;应区别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对交叉学科建设抱持积极又谨慎的态度;应探索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对原有学科研究范式、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的精深学习。

同时,他指出,建设符合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发展规律的组织与制度环境、学术氛围与生态是学科交叉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潘庆表示,将深入推进交叉科学研究项目资助机制、成果合理评价等亟需的改革,加快我国交叉科学领域突破性创新成果的源头产出,强化交叉科学领域的人才培养,打造交叉科学研究基金管理机制的“中国模式”。

目前,交叉科学在大众认知层面、科研人员层面以及战略管理层面都面临挑战。潘庆指出推动交叉科学发展,需要从人才培养做起,优化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方式;从生态建设做起,建立交叉科学理念,孕育交叉科学文化;从初心使命做起,理清思路,探索前行。

本届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全国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联席会主办,由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发展规划处、研究生院承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