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荆淮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2/22 14:19:56
选择字号:
湖北中医药大学研究发现
传统中药材艾叶在植物源除草剂方面的新应用

 

在影响农作物产量的有害生物中,杂草位居第一。近日,湖北中医药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艾叶提取物及活性成分可作为绿色除草剂,为绿色环保的除草剂开发提供思考和启示。相关成果发表于农林科学领域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据统计,杂草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的农作物产量损失每年达到33%~53%,超过病虫害造成的作物产量损失之和。传统中药材规模化种植中多采用化学除草剂清除杂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药材的产量、质量以及临床药效。

此外,长期大量使用除草剂还会使杂草产生抗药性,使后期除草工作更为艰难。植物化感作用是指高等植物次生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释放到环境中,对其它临近植物或自身产生的不利或有利的作用,是化学生态学领域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化感物质因没有残留或毒性作用,在杂草控制以及可持续发展农业上的应用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的功效。《诗经》中记载可用艾叶引火,我国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记载用艾叶进行灸疗,最早医学方书《五十二方》也记载两则艾灸治病疗法。现代药理学表明,艾叶具有抗菌、抗病毒、止血、抗肿瘤、保肝利胆、抗氧化、止咳平喘、镇痛抗炎、降血糖、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酚酸、黄酮、倍半萜等是其主要药效成分。

该校中药生态农业创新团队在野外观察时发现,艾叶的群落生态位竞争能力强,为优势群落,周边杂草较少,生物多样性低,表明艾叶可能有较强化感生物效应和生态效应。同时,前期在进行中药材生态种植试验时,设计将艾粉作为肥料撒施菊花、射干、苍术种植基地,偶然发现同空白对照相比,中量和高量艾粉处理对菊花、射干、苍术基地田间杂草种类、数量和生物量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结果暗示艾叶可能具有显著抑草作用和开发为植物源除草剂的潜力,因此对其抑草效应进行了系统评价,并对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究。

研究团队首次发现艾叶水提物对单子叶杂草狗尾草、稗草和双子叶杂草马齿苋、反枝苋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团队以抑草活性为导向,并结合LC-MS开展定向分离,发现酚酸类化合物异绿原酸A为艾叶中主要化感活性物质,并在艾叶的生长土壤中检测到异绿原酸A,表明艾叶可通过向环境中释放异绿原酸A抑制杂草生长。同时,以对6种不同科属杂草生长的抑制作用证实了异绿原酸A的抑草活性具有广谱性,表明异绿原酸A可作为绿色除草剂,还可能作为先导化合物,为新的除草剂提供思考和启示。

生理分析表明,异绿原酸A处理后杂草叶片皱缩、发黄、枯死,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异绿原酸A可造成叶片表皮细胞萎缩,叶脉维管束鞘细胞增大,内部叶绿素下降;细胞膜溶解并脱离细胞壁,细胞器解体等。

研究团队利用RNA-seq技术阐明了异绿原酸A处理后杂草的转录水平变化,共有716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上调439个,下调277个。GO功能分类发现差异表达基因(DEGs)主要分布在“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KEGG富集分析表明抑制“二萜类生物合成”途径是异绿原酸A发挥抑草活性的重要作用机制,主要抑制杂草赤霉素和植物抗毒素的生物合成,并通过RT-qPCR和赤霉素含量测定进行了验证。

目前,团队相关研究成果已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项。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硕士陈乐和博士李金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教授刘大会、副教授杜鸿志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支持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1/acs.jafc.1c0641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