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柳卸林 杨博旭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2/18 17:23:53
选择字号:
完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支撑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的协调发展能够最大程度释放发展动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支撑。

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2022年将深入贯彻平衡性协调性发展要求,持续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通过构建和完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支撑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持续深化落实。围绕提升区域科技合作水平、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等多个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规划。优化国家空间结构,推动局域性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破除要素流动藩篱,不断释放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多中心的区域创新系统基本形成。《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作为国内权威的区域发展评价报告,在科技部支持下已连续发布21年。

综合已有评价结果来看,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实现快速提升,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等地区在全国范围内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增强,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我国基本形成多个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系统:北京具备较强的基础研发和知识创造能力,长三角具备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完善的产业体系,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齐全,成渝经济带国防科技工业、装备制造业发达。

区域非均衡发展问题依然显著。区域创新能力呈现典型的梯队分布,广东、北京、江苏、上海和浙江等地区处于持续领先地位,领先优势不断增强;安徽、四川、陕西和重庆等中部地区呈现追赶态势。由于文化差异、产业分布和行政区划等原因,地区性创新能力协同问题依然存在,京津冀不协同问题较为显著,长三角一体化趋势向好,东三省表现为低水平协同。

区域创新能力发展不同步,创新非均衡发展由“东快西慢”转向“南高北低”。区域内部特大城市表现出对周边的虹吸效应,北上广深对人才的吸引力持续增强,部分省份已经出现一城独大的不协调发展局面。

完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区域创新范式在发生变化,制度创新、生态型创新的优势日益凸显,具有高培育能力和演化能力的创新生态体系,成为创新资源配置、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路径。打造基于地理临近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提高区域之间政策协同性,促进区域间要素自由流动,提升公共创新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共享水平,实现城市之间的产业联动和协调共演。

完善创新各类创新主体的功能,强化主体之间的协调性。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营造更具包容性的生态环境,释放创新活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发展高水平创新联合体。做大做强产业链和创新链,支撑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高质量发展。

基于生态位引导城市错位发展。生态位来源于对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生存所需阈值的描述,占据不同生态位的产业和城市之间存在共生和竞争关系,并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

依托城市自身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构建与创新生态系统整体环境相匹配的生态位体系,通过降低城市生态位重叠,实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内部良性竞争。发挥创新增长极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在增长极优势产业的引领下,配置周边城市互补性产业发展,优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内部产业链结构,提高区域欠发达地区的创新生态参与度,实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有机融合。

丰富壮大各类创新种群。创新种群是指相似功能和性质的创新主体的集合,丰富的创新种群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驱动力。突出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培育具有产业领导能力的“链主”企业,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形成完善的创新链和生态链。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强化信用体系建设,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探索新型研发机构的管理和市场化运行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共建共享创新平台,鼓励科技服务机构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构建具有生命力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引导创新生态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技术变革方兴未艾,创新迭代速度明显加快,数字创新将可能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主战场,把握数字创新机会窗口,引导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与数字创新深度融合,依托区块链、人工智能和5G技术发展机遇,建设新型智慧创新生态系统。

加大对区域数字新基建投资,提高数字技术在民生、金融、交通等不同领域的应用水平。推动数字化对传统产业的赋能和变革,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完善数字创新的监管制度,优化数据要素的合理配置和规范流动,保障数字创新生态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新生开学,导师:8点要做,3点不要做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