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与“学堂在线”合作,在云端召开《甲骨文摹本大系》(以下简称《大系》)新书发布会。新书发布会通过全球同步直播,吸引了来自海内外著名学者在内的35万多人次线上观看了发布会。
《甲骨文摹本大系》书影。清华大学供图
《大系》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黄天树主编,是首部以摹本的形式按照新的理论和方法综合整理研究甲骨文资料的集大成之作,把原本“庞杂无序”的已刊布的七万多片有字甲骨整理成井井有条的科学资料。全书共43册,由“图版”、“释文”和“索引”三部分组成,正八开刊印,收录有字甲骨70659片。《大系》是目前收录甲骨数量最多的大型甲骨著录书。
2012~2022年,黄天树率领其甲骨团队编纂《大系》,通过选择良拓、剔除伪片、删除重片、缀合残片、分类断代、制作摹本、撰写释文、编制索引等工作,历时十年,终于告竣。
与《甲骨文合集》等著录书相比,《大系》有以下特点。
第一,全书采用“两系”新说代替“五期”旧说,编排七万多片甲骨材料,开创了甲骨著录书编纂的新范式。此前,甲骨文著录书的编纂多采用甲骨学家董作宾创立五期说,其弊病是把甲骨字体分类和王世的推定混在一起了。甲骨学者已经认识到,卜辞的字体分类与断代是两个不同的步骤,应先根据字体等特征分卜辞为若干类,然后分别判定各类所属时代。这是甲骨断代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重大突破。
此前,著名学者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是按董作宾“五期”旧说编纂的,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按照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两系”新说重新编纂一部大型甲骨著录书是摆在甲骨学者面前的头等要务。如今呈现给学界的《大系》,就是完全按照字体分类编纂的甲骨著录书,将使甲骨学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第二,精心为每版甲骨制作摹本。甲骨作为珍贵的文物,学者很难接触到实物,因而研究甲骨文,主要依据甲骨著录书公布的拓本、照片和摹本。这三种图版各有优劣,可以取长补短。高质量的甲骨摹本,可以立体显示各种甲骨信息,为甲骨初学者提供参考。
第三,给每一版有字甲骨标注字体类别。殷墟甲骨文是最早的古汉语资料。但是,甲骨文要作为语料来运用的先决条件,便是要确定其时代。否则,十多万片甲骨依然是一堆“断烂朝报”,缺少科学价值。字体类别的确定,意味着这版甲骨的时代就已经得到推定,大大增加了作为史料的研究价值。字体分类研究是甲骨学近几十年来在分期断代领域取得的重大进步,已经应用到甲骨学方方面面的研究之中,开拓了甲骨学研究的新局面。
第四,收录甲骨缀合新材料,是迄今为止收录甲骨数量最多的一部甲骨著录书。近二十年多来,甲骨缀合成果层出不穷,新拼缀出来的甲骨缀合多达3000多组。其中有些甲骨缀合极为重要,复原出前所未见的新材料,极大地丰富了学界对殷商社会的新认识。然而,这些甲骨缀合成果分散在各种甲骨缀合专书、刊物和学术网站上,应用起来不太方便。《大系》收录2020年12月之前的所有缀合成果,省去学者翻检之苦。
第五,撰写释文,编制索引。读者如果要查看相应甲骨拓本,通过《大系》索引可以检索到拓本,十分便捷。
本次发布会上,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高度评价了《大系》的学术价值,称这部大书是“甲骨文资料整理的集大成之作,是古文字工程的一项重大标志性成果,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贺信三周年之际呈献的最好献礼”。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从清华大学甲骨学传统谈起,称《大系》的编辑出版“可以看作是新时期对清华大学悠久甲骨学传统的赓续”,是“清华文科的又一项极具标识度的成果”,并表示学校会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出土文献中心。
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马建钧表示,《大系》的出版是中国文字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出版界的一件大事。他回顾了编辑团队同作者团队密切协作、精益求精的出版历程,并分享了大型甲骨工具书出版的艰辛与不易。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一曼,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朱凤瀚,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长、吉林大学教授吴振武,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董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蒋玉斌和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古籍研究所教授周忠兵等也先后发言,并对《大系》的学术价值作出积极评价。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