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乳房再造“菁英挑战赛” |
一场比赛 一群人 只为一件事 |
|
此次“菁英挑战赛”的策划报道,一共采访了9位当事者。虽然把他们简单地划分为发起人、专家评委、选手和组织者,但实际上他们所做的远不止这些。栾杰是活动的发起人,也是评委;胡学庆、刘春军是评委,也是组织者;而史京萍在专家评委、组织者这两重身份外,还兼任了初赛和决赛的主持人;李楠是选手,但第一场比完后,就立刻切换角色,变成了组织者。
这是健科会乳房再造专委会首次举办大型比赛。而乳房再造是一个小专业,在国内相关比赛屈指可数,可借鉴的经验几乎没有,所以比赛究竟能不能办好,任何人心里都没底。
但每个人都竭尽所能。栾杰、胡学庆、刘春军、史京萍利用多年积累的人脉邀请国内乳房再造领域知名专家做评委,为比赛打造出最豪华的评委阵容。疫情期间,很多评委和选手参与抗疫行动,他们又不厌其烦地一次次调整比赛顺序,协调所有人的时间。
初赛共有9场,每位选手原定由两位评委进行提问,但实际上每位专家都参与了提问和点评。每场时间计划两小时,但总会延长至三个多小时。李楠说,如果不提醒,时间还会更久。单秀英说,她常常看到评委老师一直坐在位置上,甚至连口水都没喝。
比赛过程十分精彩,这不仅是因为选手们拿出了最高水平的病例汇报,更因为评委们以教学为初衷,不假意夸赞,也不刻意批评。他们有时候提出的问题很尖锐,一下子就能揪出要害。但他们也很耐心,愿意与选手分享自己在处理同类状况时的经验,给予了年轻医生书本外的收获。
更令我感动的是,此次专家评委没有一分钱报酬。他们愿意挤出时间坐在评委席上,全凭对乳房再造事业的一腔热忱,全因对年轻医生寄予厚望。刘春军形容栾杰是一面旗帜,有他在,所有人都觉得踏实;胡学庆是主心骨,“老胡还是非常给力的”;史京萍是金牌主持人,“我们找不到比他更好的主持人”。胡学庆还在比赛总结的时候,特别感谢健科会在技术、设备和人员上的全力支持,“这样的学会没的说”。
“菁英挑战赛”最初是为了推广乳房再造的规范化技术而举办,但现在,它的意义似乎远不止于此。付苏说,她以前觉得做美容手术就好,但其实这类手术很容易达到职业天花板,她很幸运得到了这些智者们的指引,迈进了修复重建领域。殷竹鸣说,学术领域也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而比赛实现了这样的目的。乳房再造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医生必须同时掌握肿瘤学与整形外科学的知识,“二者同等重要”。
参赛选手中,有些已经是健科会乳房再造专委会委员。赛后,又有年轻血液加入了该专委会。可以预见,有这样一批热心于乳房再造事业的专家、青年医生,有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这样一个学术平台,我国乳房再造事业势必会蓬勃发展,造福更多患者。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