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左勤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1/25 21:50:52
选择字号:
关注植物多样性,共筑生命共同体
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第八届学术交流活动举行

王放研究员在线上作报告。左勤 供图

 线下参会人员合影。左勤 供图

11月24日,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暨深圳市南亚热带植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第八届(2022年)学术交流活动在深圳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此次活动以“关注植物多样性,共筑生命共同体”为主题,聚焦植物前沿科学技术及科学传播对建设生态文明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意义。

开幕式上,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副主任罗栋和深圳市城管宣教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红先后致辞。他们围绕科技成果、科研水平和科教融合等方面总结了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的年度业绩,强调规划和研究工作要紧扣二十大精神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优质生活圈的生态需求,表达了对未来工作的支持,期待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继续奋进。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教授胡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副院长李铭源以及西班牙皇家马德里植物园主任伊斯特班·马里奇4位资深专家作了特邀报告。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的11名研究人员则分享了各自近期的研究成果。

据了解,胡强以《海洋光合作用将驱动一个千亿级蓝色生物产业》为题作报告。他介绍了藻类生物制造的共性技术和产业化进展,以及开发千亿级藻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挑战,并对海洋藻类产业为人类提供可持续、更丰富多样的产品和服务进行了展望。

王放以《基于公民科学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探索:从研究到保护实践》为题作报告,聚焦出没于上海市区的野生动物貉,以课题组近年围绕其展开的研究和公民科学项目为案例,揭示了野生动物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展示了相关工作开展的历程、成果和影响,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管理提供了新颖的方案和极具价值的经验。

李铭源在题为《基因组学在生物物种保育的应用》报告中,结合课题组对红树林生物多样性、传统中药植物三七的抗病机制和活性成分,以及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的历年研究,讲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宏基因组数据为其带来的最新进展,以及衍生的科学传播工作和社会效益。

伊斯特班·马里奇则以《皇家马德里植物园面临全球变化的新挑战: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和物候现象》为题,追踪了在马德里植物园监测到的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活体植物的影响和给植物园工作带来的挑战。

本次活动是对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年度工作的深度总结,也是面向公众、围绕植物科技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主题的真挚交流。报告内容涵盖苏铁、苔藓、叶子花等类群的系统发育,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植物调查,植物共生菌的鉴定,优良观赏植物的应用,城市低效林改造和园林废弃物对土壤的影响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