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耀平 陈圆 张行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1/16 16:24:28
选择字号:
西迁群体: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区域生力军

 

西安交通大学

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照片均为张行勇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强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艰巨任务。在科技自立自强的奋进征程中,不仅需要突破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制约瓶颈,也需要加强体系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其中,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历史上形成的西迁群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科教兴国、创新驱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科技自立自强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西迁群体涵盖大学群体、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等,在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历程中,与国家战略布局一脉相承,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与教育、科技、人才建设紧密协同,为西部开发与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了一份重要力量。

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西迁群体凝结而成的西迁精神,是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着西迁群体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西迁的价值与意义——不可磨灭的历史

西迁是新中国建设初期的一个重大战略布局,是党中央应对当时复杂多变的国际斗争形势,以构建工业体系、重点发展经济的“一五”建设为起点,在苏联以及东欧国家援建的“156项工程”支持下,大力推进开垦西部区域、开发西部建设、推动均衡发展的一次创举。

“一五”期间,“156项工程”主要布局在东北、西北及中原地区。东北承担了56项(辽宁24项、黑龙江22项、吉林10项);西部43项(陕西24项、甘肃8项、四川6项、云南4项、新疆1项),陕西无疑成为西部地区的桥头堡。在陕西落地的24个项目,涉及机械、化工、煤炭、电力、电器、兵器、仪表、航空等诸多行业。通过“一五”、“二五”时期建设,陕西构筑起了现代工业体系的雏形,能源化工、机械动力、核工业、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布局完善,经济体量得以显著提升,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走上正轨。与此同时,党中央从各地抽调成千上万名党政干部、技术人员支援西部建设,加强人才配备,动员部署了今天的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以及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整体或部分西迁,汇成了历史上西迁群体的滚滚洪流。

到20世纪60年代,为应对更为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做出“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大批沿海企业、国防重点项目内迁至西南、西北,“大三线”建设涉及中西部的13个省,加强了西部地区国防体系和工业现代化建设。这一时期,以航天四院、航天六院内迁陕西,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迁址四川,机械、电子、兵器有色、冶金、核工业、轻工业等一大批企业、研究所内迁、援建西部等等,巩固壮大了西迁群体的规模和力量。“三线建设”历经“三五”“四五”“五五”3个五年计划,共投入超过2000亿资金、1100个项目、数以百万的人力,修建了10条铁路干线,建设了约2000个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等,30多个新兴工业城市规模初具、50多万科技人才汇集,成为西部发展的第二次重要奠基,为西北、西南工业体系的健全完善、巩固加强发挥了重大作用。

迄今为止,大型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组成的西迁群体,扎根西部、融入地方,一方面肩负着国家经济、国防建设的重大使命,另一方面也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历程中,书写了历史的精彩,形成了独特的西迁精神,成为建党百年精神谱系里的重要精神之一。

西迁群体的艰苦奋斗——踔厉奋发的贡献

西迁群体是一个广泛的历史性概念,也是一批以工业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为代表的援建西部的实体群体;既包括“156项工程”布局西部的工业企业、“一五”时期建设西迁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乃至社会服务单位,也包括“三线建设”时期内迁西部的国防、航天等重点单位。西迁群体的形成,为国家战略布局均衡完善奠定了基石,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成为西部教育、科技、人才建设的排头兵、爆破手、突击队。

其一,工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工业体系布局不全,西部工业发展几近空白。在“156项工程”支持和“一五”、“二五”建设中,以陕西为代表的西部工业基石得以确立。落地陕西的24个项目,如:西安机械厂、西北光电仪器厂、宝成仪表厂、黄河机器制造厂、华山机械制造厂、庆华电器制造厂、西安高压电瓷厂、西安电力电容器厂、西安绝缘材料厂、惠安化工厂、灞桥热电厂、王石凹煤矿等,以及迁建的2个航空企业、耀县水泥厂共计26个项目,填补了陕西省机械、电力、电器、仪表、化工、煤炭、航空等工业空白,“一五”前后陕西工业产值从不足15%增加到近40%。与此同时,西安形成了军工城、纺织城、电工城、航空城、文教城的城市总体布局。“三线建设”强化巩固了电子、航天、材料、制造等行业的研发力量和产业基础。经过几十年发展,陕西能源化工、机械制造、冶金矿产、电子装备、航空航天等实体行业的优势凸显、进展加速,西迁群体的重点企业在行业振兴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带动和推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新发展,陕西现代化工业体系逐步完善,工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为今天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十余年的三线建设,西部快速建成了国防科技工业战略后方基地,如酒泉导弹基地、西昌航天发射基地、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国防实力显著增强。同时,成昆线、襄渝线、青藏线等铁路干线的竣工,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秦岭火力发电厂等能源基地的修建,以及攀枝花钢铁、酒泉钢铁等工业基地的形成和重庆、宜昌等船舶工业基地的发展,极大缩小了东西部发展差距,改善了国家工业布局,推进了西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其二,创新策源地力量得到了不断增强。

大学群体是西迁群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汇聚了学科、智力、人才等核心要素,成为西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教育发展的重要策源地。自西迁以来,西安交通大学扎根西部、耕耘奉献,首创提炼出了西迁精神的丰富内涵,秉承“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校训,致力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西北工业大学秉承“公诚勇毅”校训,发展航空、航天、航海领域武器装备研制、国防关键技术自主安全可控研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弘扬毛主席题词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突出电子信息办学特色,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断努力;西南交通大学笃行“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在我国轨道交通领域培养造就了诸多英才。此外,还有一大批迁建、整合的地方高校,在科技难题攻关、技术人才培养、行业创新发展上不懈奋斗,共同构筑起了大学群体的创新策源地,在立德树人使命的引领下努力奋斗。这些大学群体,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工程科技人才,产生了两院院士、大国工匠、工程总师、专家学者、管理英才、高素质技术人员等大量杰出人才,诞生了机械、能源、动力、材料、装备、飞行器、水声、通信、电子、雷达、天线等学科领域国际先进的一流自主科研成果,形成了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世界一流学科群,为西部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其三,自主创新能力在砥砺奋进中提升。

科研院所是西迁群体中科技攻坚的骨干力量。陕西及西部省份的科研院所,汇集了核工业、兵器、船舶、电子、航空、航天、建筑、能源、交通、冶金等行业的研究机构,是国家“一五”布局及“三线建设”时期重点发展的战略纵深,承担着国之重器、重大装备、重点工程的研制任务。在历史上的艰难时期,这些科研院所坚持自主创新、探索发展之路,填补了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史上的许多空白。黄河机器厂最早研制我国自主炮瞄雷达;宝成仪表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个航空仪表温度传感器;西安电力电容器厂研制出我国自主的系列输变电装备;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自主发展了含能材料研制工作;阎良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等,为歼-20、运-20等国产高性能飞机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航天四院、六院、五院西安分院等研究院所,在我国航天事业自立自强的发展道路上奋进不辍、自强不息,攻克了诸多核心技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为航天强国付出了艰辛努力。如今,西迁群体中的科研院所,已与大学、企业等形成了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协同机制,在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突破“卡脖子”问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不断坚韧前行、砥砺奋进。

西迁精神砥砺新征程——自强自立的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西迁群体在构建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体系、加强国防建设的奋斗历程中成为拓荒者,为加快国家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体系均衡发展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推动了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创新,铸就了西迁精神。西迁群体是历史上推动科教融合、人才汇聚、创新迸发的一支重要力量,也必将在科教兴国战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征程中,强化助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协同发展的粘合力量,肩负起推进西部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新时代重大使命。

首先,西迁代表着党中央在新中国建设初期、复杂国际环境变革时代战略布局的睿智,历史上的西迁群体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代表,西迁精神应成为西迁群体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动力;其次,西迁群体是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厚基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于深化工业战略布局、优化行业产业结构,以及增强实体经济、推动先进制造、转型数字经济等方面作用重大;此外,西迁群体在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具有大有作为的潜在优势,具备融入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先天基础,能够发挥重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党的二十大阐明了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内在联系,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也呼唤更多的“西迁群体”不断涌现,用高质量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水平科技创新牢牢掌握祖国发展进步的命运,让高素质人才不断涌现,听党指挥跟党走,勇挑重担、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本文系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党史重点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迁”群体的奋斗历程及对陕西的贡献研究》部分成果,李耀平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工,陈圆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讲师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