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严涛 张行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1/5 17:52:49
选择字号:
西北大学举行《中乌丝绸之路考古》邮票发行仪式

 

仪式现场

《中乌丝绸之路考古》邮票

《中乌丝绸之路考古》邮票

邮票介绍

《中乌丝绸之路考古》邮折  (图片均由西北大学提供)

2022年,适逢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建交30周年,两国邮政部门共同以中乌联合考古成果为题材发行邮票。11月4日,《中乌丝绸之路考古》邮票邮折发行仪式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举行。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姜岩,乌兹别克斯坦驻华大使阿尔济耶夫·法尔霍德,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爱国,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校长郭立宏,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常江,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明纲,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建新等出席仪式。

《中乌丝绸之路考古》邮票,是由乌兹别克斯坦邮政公司发行的7枚邮票,以及中国邮政公司发行的6枚《一带一路 共赢发展》个性化邮票共同组成。双方邮票共同以中乌丝路文物为主题,展示了中乌丝路考古及西北大学东天山考古队考古成果。

以这两组邮票组成的《丝路华章》邮折,是丝绸之路考古文化的集锦。邮折的左部主体是乌方邮票,右部主体是中方邮票,中间是中国美术考古的开创者、原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子云在上世纪40年代创作的《西北走廊胜迹图》,背面是邮票图案的介绍。《丝路华章》邮折充分展示了“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也展示了西北大学在传承发扬丝路精神和人类灿烂文明的积极推动作用。

《中乌丝绸之路考古》邮票以中乌联合考古成果为题材,以文物唤起两国人民的美好回忆。邮票的题材选择用心精巧。其中,安伽墓围屏石榻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中国西安发掘,浮雕图案描绘了北周时期粟特人在中国的生活场景;阿弗拉西阿卜遗址彩绘壁画,是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阿弗拉西阿卜古城遗址发现的壁画,描绘了唐朝中国人泛舟的生动场景。两幅精美画面展现了1300多年前,丝路沿线人民友好往来,文化繁荣的景象。浮雕、壁画的出土地西安、撒马尔罕同为历史文化名城,也于2013年结为“丝路友好城市”。

邮票中的格里芬形象的铜节约、虎形金饰和羊首形金饰是西北大学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新疆巴里坤草原发掘出土的代表性文物,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斯芬克斯形象的费昂斯坠饰、心型图案的金头饰则是中乌联合考古队在乌兹别克斯坦拉巴特遗址的重要发现,具有明显的东地中海文化特征。

作为扎根西北,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综合大学,西北大学有着深深的丝路情结。1938年,西北联大在抗战期间艰苦办学,历史系主持对张骞墓进行调查发掘与修缮,标志着西北大学考古学科的创立。学科奠基人黄文弼,4次进入新疆开展科学考察,前后历时6年,是中国丝绸之路考古、西北边疆考古的先行者。《丝路华章》邮折中部的《西北走廊胜迹图》的作者,中国美术考古开创者、西北大学历史系文物研究室主任王子云教授,十几年在苦寒的西北奔波万里抢救文物,完成了数百万字的研究资料。本世纪以来,西北大学响应时代号召,发挥地缘优势和学科优势,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开展联合考古,成立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获批“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深化与中亚国家高校和学术机构的研究合作和文化交流,为推动丝路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来,西北大学响应时代号召,发挥地缘优势和学科优势,自觉践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深化民间合作。2011年,西北大学联合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建考察队,对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进行考察;2013年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2018年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成立;2021年5月,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西安主持“中国+中亚五国”外长第二次会晤时,提出在中国西北大学建立“中亚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7月,在整合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和陕西省丝绸之路考古中心研究力量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未来,西北大学将立足“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和“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两个重大研究平台,充分发挥考古学世界一流学科优势,持续深化与中亚国家高校和学术机构的研究合作和文化交流,为推动丝路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贡献西大力量。

《中乌丝绸之路考古》邮票邮折发行仪式之后,还举行了西北大学120周年校庆新闻发布会。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