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2/11/1 19:09:19
选择字号:
梦天实验舱研制团队:追光逐梦的年轻人

 

逐梦十载,筑梦十载。昨天,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发射圆满成功。 十年前,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就开始了梦天实验舱的方案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为了成功这一刻,这支平均年龄38岁的研制团队已经等待了10年。在发射前夕,记者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记录下了这群追光逐梦的年轻人的紧张工作。

离发射只有六个多小时了,此时,低温推进剂正在加注中。梦天实验舱计划经理刘慧颖来到梦天舱的电测大厅,跟同事了解工作进展。发射在即,刘慧颖要做到对发射前的每一步工作都了然于胸。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梦天实验舱计划经理 刘慧颖:我们在地面已经做了大量的测试工作,我们的加电时间都超过了3000多小时,应该说我们对每一台设备、每一个指令、每一个参数都进行了相应的测试,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加电测试,是梦天实验舱发射前必须通过的大考。两天前,就是在这个测试大厅,梦天实验舱进行了发射前的最后一次测试。正在紧盯屏幕的钱志源是梦天实验舱对日定向装置的技术负责人。

太阳是空间站的发电厂,空间站运行过程中,需要对日定向装置带动太阳翼随太阳光角度转动,从而实现太阳翼最大的发电效率。

柔性太阳翼被科研人员形象地称为“空中大风车”,它的展开面积100多平方米、而厚度不到1毫米,外太空没有空气阻力,薄如蝉翼的帆板很容易抖动,因此,对日定向装置的运动控制是一大研制难点。我们生活中用电,是发电厂用一根线直接送到千家万户,由于空间站绕着地球环行,如果使用电线向空间站舱内导电的话,电线会随着帆板转动而扭成麻花结,过不了多久便会折断。电力传输是对日定向装置研制的第二大难点。

10年时间里,上海交大博士毕业的钱志源带领团队专注于对日定向装置的技术攻关,解决了一系列难题。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空间站系统技术副总负责人 钱志源:有时候也是做不下去了,但是第二天有一个新的想法,我们再试,试完之后我们再来通过做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想法是不是可行。

梦天实验舱的加电测试进行得很顺利,得知结果,刘慧颖也松了一口气。每一天,确认当天的工作都完成以后,刘慧颖会在日程表上贴上一面小红旗。

梦天实验舱里有一千多台设备、20多万米的导线,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系统复杂的飞行器,如果没有科学管理,即使设计好了,也很难保证按照工程节点如期制造出来。作为梦天舱的计划经理,刘慧颖戏称自己的工作就是个大管家。

2021年春节,梦天实验舱研制进入了正样阶段,为了把握好研制进度,刘慧颖和同事将未来600多天的工作计划细致安排到了每一天。在采访过程中,我们的拍摄几次被电话打断,接到任务的刘慧颖总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风一般地消失在我们眼前,任务完成后又风风火火地回来。跟时间赛跑,是梦天实验队的工作常态,连续奋战,有的科研人员已经八个多月没有回家了。

在刚刚过去的10月,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给在发射场坚守了三个月的十几位科研人员过了个集体生日。正是团队的拼搏进取,才确保了梦天舱发射成功。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 梦天实验舱计划经理 刘慧颖:我觉得其实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的话,你就发现你跟很多特别有智慧、特别聪明的人在一起干活,你就会觉得干得特别带劲。每一个航天人把自己岗位上的工作做好,这样的话就是拼成了我们整个中国的载人航天。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