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晴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1/1 16:41:22
选择字号:
魏辅文院士团队提出建立22%海洋优先保护地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态支撑和生态服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分别反映生态功能区物种丰度、物种演化潜力和物种演化历史,是衡量生物多样性三个重要维度。

海洋生物多样性对维持海洋生态服务的稳定性及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捞和污染,海洋生物多样性正在丧失,亟需建立海洋保护地以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建立海洋保护地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手段,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框架初步设定了30%的全球海洋保护目标。截至2022年1月,只有7.7%的海洋被设定为海洋保护地,其中仅2.8%受到充分的保护。然而,到底需要保护多少比例的海洋面积才能有效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仍面临挑战,需要从多维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进行评估,得出科学结论。

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团队收集和整理了已经发表的来自4316个物种的80075条全球海洋动物线粒体遗传标记数据,评估了全球海洋动物遗传多样性格局,发现全球海洋动物遗传多样性高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印度洋-西太平洋区和西印度洋区。

基于全球8166种海洋动物4个线粒体基因(Cytb, Co1, Nd1 和 12S-rRNA)蛋白编码序列和系统发育树,评估了全球海洋动物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分布格局。结果显示,印度洋-太平洋中部和南太平洋区域具有较高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反映这些区域是海洋动物祖先物种的聚集地;而北大西洋的系统发育多样性较低,反映该区域是海洋动物近期分化中心。

魏<font class=

受访者供图

研究进一步整合全球海洋动物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出22.2%的优先区域作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地,该区域主要集中于中印度洋-太平洋,中太平洋和西印度洋区。通过研发的新方法对优先保护地的保护效率进行了评估,发现该优先区可以分别保护95%、99%和97%的全球海洋动物物种、遗传和系统发育多样性。

该研究首次从多个维度揭示了全球海洋动物多样性分布格局,通过建立22%的海洋优先保护地可实现95%以上的海洋动物物种、遗传和系统发育多样性的有效保护,为制定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相关研究成果于11月1日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线发表。

3333.jpg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93/nsr/nwac241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