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科信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9/30 10:42:06
选择字号:
加快中国科幻IP生态培育

 

“科幻IP的培育、转化与全产业链布局,将成为中国科幻产业发展的关键。”9月29日上午,在2021中国科幻大会“中国科幻IP生态培育与产业布局”论坛上,来自科幻影视、科技、游戏、文旅等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挖掘科幻IP创意、构建科幻IP的全产业链体系和生态,探索中国科幻IP的独特发展模式。

中国科幻IP生态培育与产业布局论坛现场。郑金武摄

推动科技与科幻融合

IP原本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的缩写,在互联网语境下,IP可以理解为所有成名文创如文学、影视、动漫、游戏等作品的统称。

IP是科幻产业的核心驱动。在北京联合大学新闻系副主任金韶看来,“科幻IP有四重价值,包括创作、创意、创新、创想四个层面,形成多元协同的全产业链体系。”

科幻IP的创作有出版、影视、游戏等,创意则包括文旅、会展、城市设计等,创新包括工业设计、预演展示、智能制造等,创想包括传播、教育、科普等。

科幻IP作为文化科技融合的产物,科技因素不可或缺。那么,科技如何介入科幻影视等的创作呢?

“科技介入最好是在科幻影视创作前期,让科技工作者把关,主要查找‘硬伤’性问题。”北京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星河说。

在美国著名科幻电影《星际穿越》的拍摄中,摄制组邀请了世界级科学家基普·索恩作科学顾问,进行全程指导。“美国在科幻电影拍摄过程中,科技介入是比较深的。”星河说。

星河表示,我们在科幻影视制作中,科技工作者与导演冲突往往比较大,因为科技工作者是比较严谨的,不允许有超出其认识范畴的东西。“建议科技介入可以围绕早期框架展开,对后期制作不能太挑剔。”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科学艺术中心主任张之益目前正在开展利用信息技术等开发可视化产品的研究。张之益表示,要推动科技在科幻IP培育中的应用,因为“科幻产业是典型的文化科技融合型内容消费产业,科幻内容的视觉化表达与工业化生产是科幻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的基础决定要素”。

天工异彩公司副总经理申远、一点四刻科技文化公司总经理贾哲都在做电影特效方面的工作。在申远和贾哲看来,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为科幻IP创作、呈现提供了有力工具。

选择符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近年来,《流浪地球》《上海堡垒》等国产科幻电影为我国科幻电影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气象。

导演张小北表示,科幻电影的市场需求非常大;科幻电影作为类型化电影,弥补了中国类型电影市场的相关空白。

“科幻电影是创意和惊奇感的集合体。”张小北说,“讲到‘中国科幻电影’,首先强调的是‘电影’,第二是‘科幻’,第三是‘中国’。因此,首先要做一部好电影,类型是科幻片,然后在科幻电影的语境下,讲好中国故事。”

但目前我国的科幻电影还不能为观众带来市场预期。“科幻电影真正确立并成为一种类型,往往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快速发展,有望在5至8年内完成这一过程,但前提是提供足够多的供给品。”张小北说。

张小北指出,发展中低成本科幻电影是一条重要道路。“许多科幻电影往往投资数亿元资金、耗费长时间,最后却‘命悬一线’。一旦失败,意味着这个类型就会遭遇巨大挫败。”

因此,“要走中低成本科幻电影发展之路,降低试错成本,寻找更多的市场可能性和道路方向。同时,科幻范畴可以再扩大一下,先把市场做起来,先有存量,再具体划分类型。”张小北说。

星河也指出,目前国内的科幻电影,有的是科技含量特别低,要不就是特别高深‘烧脑’,让人看不懂。“不妨先走点老套路,学习借鉴好莱坞等发展电影市场的经验,然后再创新。”星河表示,“一开始就玩创新,功耗会比较大。”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艺术学院副教授黄石认为,电影和游戏之间实现“影游互动”,是科幻IP创作应该努力的方向。游戏制作的许多经验值得借鉴。“电影的内容输出往往基于导演的观念;而游戏刚好相反,玩家需要什么体验,游戏公司就给他提供相应的体验,所以游戏往往是交互的、开放的。科幻影视制作应该借鉴这种逻辑。”

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为促进我国科幻产业发展,2020年,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即“科幻十条”,提出将科幻电影打造成为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新动能,把创作优秀电影作为中心环节,推动我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

保利影业董事长李卫强深刻感受到近年来我国科幻电影市场的快速增长。“我国科幻电影在内容创作、技术创新、产业培育、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方面,都有了巨大进步。”李卫强说。

“我国科幻产业在政策扶持、科技创新、文化消费繁荣的推动下,快速发展起来。”金韶表示,概观国内外科幻产业演进规律,主要经历了“从1.0到3.0”的发展阶段,如今在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影响下,科幻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逐步形成“科幻+”的产业生态。

其中,科幻1.0阶段,主要是以科幻文学为主导的想象力消费;科幻2.0阶段,是影视和科技结合的科幻视听消费;科幻3.0阶段,是以高科技应用为支撑的科幻场景消费。

在金韶看来,科幻产业强调的是科幻文化和故事驱动,核心是IP创意。一个好的科幻IP,能够依托国家、民族或地区的优秀文化资源,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造性转化,延伸出多元化、系列化的科幻产品。我国的科幻产业需要打造更多像“流浪地球”一样的科幻IP,提升中国科幻在国内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021年科幻产业已全面恢复,多部航天科幻电影正在加紧制作,科幻题材的网络电影、游戏和动漫不断涌现。金韶表示,中国的科幻产业正呈现全业态发展态势,“科幻十条”发力打造科幻电影产业,将助力科幻产业成为推进科技创新、科普提升、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