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行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9/26 15:51:47
选择字号:
聚光成炬,追光急行
陕西“追光计划”实施成效显著

 

 西安炬光负责人刘兴胜(左二)向陕西省委副书记胡衡华(左一)介绍创新成果产品   张行勇 摄

9月2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召开的2021年第72次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中,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炬光科技”)首次公开募股(IPO)顺利过会,将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成为陕西省第68家上市公司和第9家科创板企业。

布局集聚光子全产业链,实施“追光计划”

目前,光子产业正成为世界各国战略布局的重要领域。面对汹涌而至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光子产业也将成为中国实现未来技术超越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抓手。

今年以来,陕西省对光子产业进行了顶层设计、战略布局,采用“政产学研用”新思路、新模式,大力组织推动光子产业双链融合发展。3月30日,在“秦创原”启动大会上正式组建“陕西省光子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瞄准光子产业链短板与前沿技术,为光子企业提供共性技术服务;5月13日,成立“陕西省光子产业创新联合体”,整合光子企业及技术创新单位,通过聚焦支持“政产学研用”多方融合,带动光子技术全产业链集聚发展;6月9日,2021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光子产业峰会在西安举行,会上发布了陕西省“追光计划”,举行了光子产业先导创新中心和光子产业联盟成立仪式。

炬光科技作为陕西“追光计划”的代表性企业,此次IPO顺利过会,对于陕西光子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早在2007年,刘兴胜博士与时任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赵卫一起探索与实践,开启了产业、学科、人才与技术相互促进与融合的新模式,创办了“炬光科技”,开始专业从事高功率半导体激光、激光光学元器件、光子应用模块和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坚持研发核心技术为引领,先后成立了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科研平台。

目前炬光科技在激光微光学领域,拥有了晶圆级同步结构化工艺技术、激光匀化技术、激光光斑转换技术和激光线光斑技术,这些技术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形成覆盖先进制造、医疗健康、科学研究、汽车应用、信息技术五大领域的高新科技企业。

目前,中科院西安光机所通过原资产管理公司西科控股持有炬光科技6.48%股份,仍是炬光科技的大股东之一。

创新模式 ,层层战略支持

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拆除围墙、开放办所、专业孵化、创业生态”的创新发展模式即“西光模式”的推动下,又有陕西省光子产业创新联合体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政策与环境,企业创新力与竞争力大力提升的同时,也实现了产业链与创新链之间的融合与发展。

截至目前,陕西已有100余家光子技术企业,形成了光子制造、光子信息、光子传感、生物光子等几大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并汇聚了一批全球光子产业领军人才。

由“西光模式”创建者、中科院西安分院/陕西省科学院院长、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前所长赵卫担任首席科学家承担的中科院“大规模光子集成芯片”战略先导科技B专项,目前完成了全球唯一基于硅基改性材料的光子集成平台开发,并成功实现了在陕西的落地转化,从而使陕西发展大规模光子集成芯片产业具备了良好基础。

为了保障“追光计划”行动方案的顺利实施,陕西省推出“六个一”重点举措,包括建立一套“链长制”工作机制、成立一个陕西光子先导创新中心、设立一支光子产业补链强链基金等。

据赵卫介绍,到2023年,助推3~5家公司科创板上市,打造光子集成与光子制造龙头企业,成为陕西省硬科技品牌,带动龙头光子企业在陕西设立总部,吸引光子企业在陕西设立研发中心,初步形成光子“航空母舰(上市企业)+附属舰队(小巨人企业、雏鹰企业)”为一体的光子产业集群,朝着千亿级产业规模目标迈进。

合力攻坚, 共建陕西光子产业“智”源团

如何聚焦硬科技、提升硬实力?怎样更好解决科研和应用“两张皮”,构建起科研与产业双向流动的良性循环生态?如何更好建设产业链,形成多地联动的光子产业生态?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陕西省科技厅负责人认为,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实力硬,也更需要各方共做“智”源团,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给予更多的资源,遵循企业全生命周期规律,为强化科技战略支撑聚能导流,给予创业者专项指导,促使众多企业破茧成蝶,以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