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雪芹 陈胜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8/25 12:40:57
选择字号:
科技助力,打造全国首个“零碳村”

 

研究团队开展碳汇数据收集和调研。(浙江农林大学供图)

村民们的生活一年排放多少温室气体?村里的上万亩的毛竹林一年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整个村子一年来排出二氧化碳多,还是吸收的二氧化碳多?在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时,普通村民能够做一些什么?

近日,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团队在成功编制全国首创村级尺度的碳排放碳汇测算方案的基础上,依托无人机遥感技术等高科技手段,通过穿竹林、走乡村,科学计算出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二氧化碳的“吸”与温室气体的“放”,并成功打造全国首个“零碳村”——百丈镇的半山村。

据介绍,所谓“零碳村”,就是碳排放与碳汇相等的村子。具体来说,碳排放可以理解为村民工作生活中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与之相对的碳汇,则是村民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等措施,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地处山区、森林覆盖率达91.6%的半山村,是研究这两个看似陌生词语的绝佳对象,经过测算已经达到了“零碳村”的指标。

从今年年初开始,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王懿祥的研究团队,就在百丈半山村使用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开展碳汇数据收集,在走村调研中收集碳排放信息。他们根据设计好的测算方案,测算出半山村的碳汇绝大部分来源于竹林,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私家车,帮助全村指明了减排方向和路径。

通过近半年的研究,王懿祥研究团队除了摸清楚当地碳排放结构,对这些林地的面积以及它们的森林类型进行区分和测算,计算出它们的碳汇量外,还得到了一个重要结论:2020年半山村已实现碳中和,还有多余的400吨碳汇供其他地方抵消碳排放。这也意味着,半山村二氧化碳的“吸”与温室气体的“放”实现了平衡,半山村成为名副其实的“零碳村”。

余杭百丈镇半山村村民何和平说,“以前我也不怎么知道叫低碳,现在我也基本上都了解了,以后我会在生态上面做得更好一点,希望自己的家乡以后更加美好,越来越美丽!”余杭百丈镇半山村党总支书记助理曹聪表示,村级尺度的碳排放碳汇测算方案的编制和实施非常有意义,无论是在农文旅推介还是村民的生活习惯引领方面,都可以通过零碳来走一个不一样的路。

王懿祥介绍说,全国上下都在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很多行业也都动起来,都在制定他们自身的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在国家尺度上有《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省级尺度也有,但是乡村尺度缺乏编制方案。相较城市而言,乡村更容易实现碳中和,因为碳排放更少,同时碳汇量更大。在这个层次上来谈乡村的碳排放碳汇的测算是非常有价值的,碳中和的实现要从乡村做起。

他表示,经济不发达的乡村现在谈零碳是没有意义,浙江多山多森林多碳汇,浙江的乡村将是全国第一批实现碳中和的乡村。当前全国都在争创零碳村、零碳镇、零碳县,但创建方案仍没有具体的标准,因此开展村级尺度年度碳排放碳汇测算具有探索意义,半山村的研究经验也具备推广价值,以半山村为研究对象开发的测算方案,更是为全国村级尺度的碳排放测算提供先例。目前,研究团队还在开展百丈村和溪口村的测算,使得测算方案更具备适用性。

据介绍,在去年召开的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提出将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前不久,浙江省委科技强省建设领导小组也印发《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不少专家认为,在半山村开展的村级尺度年度碳排放碳汇测算,可以为各地争创“零碳村”、“零碳镇”提供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