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志明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8/3 19:58:41
选择字号:
一周高教回顾

 

湖北四校欲合并冲刺“双一流”

近日,湖北省十堰市宣布将加快筹建综合性大学,积极推动整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医药学院、汉江师范学院、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教育资源,组建高质量综合性大学,争创“双一流”大学。

点评:

采取合并高校,将大学做大,使得各项数据看上去好看,的确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与本世纪初的“211工程”“985工程”高校建设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一所一流大学的建成关键是大学的内涵建设,是学校是否拥有大师,是否具有优秀的学术环境,良好的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等软件建设与软实力,而这些软实力的形成是需要很长时间沉淀而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另外,一流大学也不在于多大多综合,而在于学校为人类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多少能为人们津津乐道,留得下记忆的贡献等。犹如当年的西南联大培养了多少后来成为新中国建设与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大师们,为科学发展做出贡献的诺奖获得者们等。

此外,多校合并后办学各项数据看似好看,其实仅仅是表面的且现有评价涉及的数据而已。各校原来传承的历史与文化等融合是需要过程的,其中还不乏有互相冲突与内耗等,所有这些问题也需要较长时间来消磨的。如果各校本来在地理位置上分处各地,则名义上的合并并未能立马给学校带来办学资源的真正合并,更谈不上融合,教学资源也得不到充分利用与共享。反倒在办学过程带来更多原来所没有遭遇的新问题、新困难,使得原来就不怎么富裕的办学资源更加捉襟见肘。

所以,办一所一流高校的关键不是大与综合,因为大与综合不见得一定能变强,恰恰是办出现有学校自己的特色,以极强的特色取胜,远比铺摊子要有成效与核心竞争力。

北京发布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

近日,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明确北京市将建立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管单位、用人单位组成的三级管理体系,对毕业生实行精准引进、分级管理。全国高校硕士及博士毕业生,北京地区高校、京外地区“双一流”高校本科生均可由用人单位申请办理引进。

点评:

2018年8月,人民日报发布了一则新闻《上海试点落户新政: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生可直接落户上海》;2020年9月,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发布了《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后者最大亮点在于,将直接落户范围进行了扩大。比如,对于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近日,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推出的新政与上海这几年推出的新政如出一辙。

如果这样的做法一线城市纷纷效仿,则全国性高考改革基本上将属于死结,以及最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则很难会有所作为与取得成效。

人才政策与教育改革是个系统工程,是整个社会的事情,涉及整个教育链与整个社会各环节链对人才的评价。如果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是惯于拍脑袋决策,改革难题存在且无解则是必然的。

同时,优质高等教育始终是稀缺资源,作为考生和学校趋利避害,谁都想把当前利益做到最大化。当全国中小学生一看未来的毕业生到一线城市就业有如此三六九等,则学生更加看重分数,家长更加追求名校,社会更加吹捧高分的考生,课外培训将更加有市场……刚刚发布的“双减”举措顿时显得苍白无力,甚至于付之东流。

所以,让各式各样的人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都能把自己的精彩与“中国梦”的实现结合,才是一个才行天下的国际化大城市的胸怀。

中山大学多省份招生出现断档

中山大学在今年的高考招生中,多省份出现严重断档,业内人士认为已堪称为“比较严重的招生事故”了。在今年的国家专项录取分数中,中山大学在江西省的最低投档分数线为618分,排位4659,而在去年这个分数是636分,排位3086。在甘肃,其今年的最低投档线为489分,而去年这个分数是600分,相差111分。

点评:

中山大学还是中山大学,所办的专业还是那些专业,一所学校的实力也不可能短期内发生天翻地覆变化,那么为何会出现如何严重的招生问题呢?

有文章分析是大类招生惹得祸。部分高水平大学开展通识教育并实施大类招生已经很多年了。其好处就是让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一年后再重新进行专业分流。让高考生在志愿填写时避免对专业不了解的盲目性,使得学生进入大学后能够对未来所学专业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调动了大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风建设起到积极意义。

这里大类招生的专业类别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果具体实施中,高校不按照专业的科学分类进行设置,却简单地把一些较为冷门,不宜招到学生或一直是靠调剂入学的专业和热门专业打包在一起实行大类招生,则会取得适得其反的结果。如此作法也违背了大类招生改革的初衷。

这里需要试问的是为何要开展大类招生?通过大类招生要解决的是,尽可能地解除高考生专业选择时的困惑与盲目性。同时,通过大类招生机制对高校本身设置的专业用大一学生专业分流时的选择性,以促专业进行自我更新与改革的结果来吸引学生,也试图打破那些靠调剂入学到本来就要被淘汰专业的行政式保护机制。而不是高校利用大类招生为幌子做优寡专业捆绑搭售式录取。否则,考生与考生家长的眼睛是雪亮的,是会用脚投票的。

(作者系上海大学教授)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生怎样快速融入学科圈子? 肉眼可见!JUICE将飞越地球和月球
航迹云带来更多气候变暖 韦布观测到巨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