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松华 来源:中国能源杂志社 发布时间:2021/7/28 13:19:04
选择字号:
新的“赶考之路”

 

2021年注定不平凡。7月17日以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19日20 时至20日20 时,郑州单日降雨量达552.5毫米,单日是科隆的三倍之多。而在14日至15日德国有气象记载75年以来的最大暴雨中,科隆地区24 小时的降水量为154 毫米,这场被德国总理默克尔形容为“没有一个德语词可以形容”的灾难级别的降水量,远低于郑州每小时的降水量。

因全球变暖引发的气候变化造成了广泛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以及今后长时期内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城市人口密度大、经济集中度高,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尤为严重。气候变化导致高温热浪、暴雨、雾霾等灾害增多,北方和西南干旱化趋势加强,已严重影响城市生命线系统运行、人居环境质量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比尔·盖茨在出版的新书《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写到,想要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发生,就必须实现零碳目标。

全球极端天气频发,与气候变暖关系密切。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表示,气候变化是今夏席卷西欧地区的暴雨和洪水的根本原因,在减缓气候变化取得成效之前,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将越来越多。7 月21日,在中国气象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陈涛认为极端暴雨、极端高温仍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难题,这种极端天气科学机制形成非常复杂,再落实到数值预报中,仍缺少有效手段进一步解决,这是科学界正在着手攻克的难关。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成立100周年。7月1日,近平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向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近平书记说。

新的“赶考之路”,是党中央对新的奋斗征程中面临的重大风险挑战的清醒把握,也是党中央带领14 亿人民在新时代再出发吹响的崭新号角!河南特大暴雨,正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环境及气候变化协调性的巨大考验。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使得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急剧升高,科学家们把这种人为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称为“增强的温室效应”。随着大气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全球平均气温也必将逐年升高,最终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产生一系列科学不可预测的全球性气候问题。

因此,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决定新时代“两步走”战略的起步;“新两步走”战略,则进一步擘画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付诸行动刻不容缓!

2016年2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印发《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的通知,即发改气候〔2016〕245 号,目标愿景提出到2020年,普遍实现将适应气候变化相关指标纳入城乡规划体系、建设标准和产业发展规划,建设30 个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城市,典型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达到50%。到2030年,适应气候变化科学知识广泛普及,城市应对内涝、干旱缺水、高温热浪、强风、冰冻灾害等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全面提升,可见两部委文件在五年前就有其预见性。

《通知》中,建设科学合理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立并完善城市灾害风险综合管理系统、提升城市应急保障服务能力、夯实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科技支撑能力均可圈可点;此外,在城市相关规划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根据气候变化对城市降水、温度和土壤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制定或修订城市地下工程在排水、通风、墙体强度和地基稳定等方面的建设标准、提高沿海、沿江、高寒等台风、洪涝、地质和生态灾害高发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设计标准、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警纳入到城市交通设施规划与建设中、保障高温热浪、低温冰雪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室内环境质量等内容,都非常重要。五年过去了,如果这些试点城市积极贯彻《通知》,那么效果如何?新的“赶考路上”,不但对执政党是大考,同样对待城市管理者也是大考。

新的“赶考”路上,积极适应气候变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城市适应气候变化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市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科技支撑,牢固树立适应理念”,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规划统筹、标准规范、建设管理等方面全面推进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努力创建气候适应型城市,全面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也是对城市和乡镇管理者的大考。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