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科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深入研讨地球与环境领域西部地区院属单位“十四五”时期发展定位与重点任务 |
|
7月15日,中国科学院在西安召开地球与环境领域西部地区研究院所战略研讨会。这次会议是中科院党组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立足中科院在西部地区地球与资源生态环境领域的长期布局,着眼于为西部地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与科学利用资源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而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出席会议并讲话,副院长、党组成员周琪主持会议。
会上,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有关专家详细解读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与丰富内涵,介绍分析了国家“十四五”规划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以及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青藏高原研究所、地球环境研究所围绕对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明确新时期使命定位、确定“十四五”发展目标和突破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作了重点发言。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所,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及青海盐湖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等单位负责同志就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部署、服务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及“一带一路”倡议、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完善协同攻关机制、推进创新发展等工作作了发言。随后,与会人员围绕西部地区相关院所发挥自身优势凝练“国家事”、共担“国家责”、做好“国家人”、打造“国家队”的意识、理念、能力、机制、产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在听取大家发言后,侯建国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重大论断,指明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方向、重点和路径,为中科院在相关领域强化战略布局、组织重点攻关提供了根本遵循。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保护好西部地区生态,对于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以及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自建院以来,中科院针对我国不同地理单元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在西北、西南等脆弱生态区域作了前瞻谋划与系统布局,形成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较为先进的观测平台与网络体系、较为精干的专业人才队伍,体现了体系化建制化优势。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新要求,必须树立新理念,构建新机制,展现新作为,着眼于履行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职责使命,认真落实院党组聚焦主责主业的要求,围绕科学利用西部地区资源、保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找准科学问题、明确主攻方向,实现由“在做什么”“能做什么”向“该做什么”的转变。
侯建国强调,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中科院提出的“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要求,积极推动各单位“十四五”规划的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要加强顶层谋划,积极探索适应多学科交叉、整合各类研究观测平台设施及数据资源、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科研新范式,更好发挥全院体系化建制化优势,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关键核心技术支撑,为宏观决策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系统解决方案。要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切实集聚优势力量与资源,进一步做强长板,优化中科院在西部生态脆弱区的系统性布局。要主动谋划,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吸引世界一流科学家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协力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
侯建国指出,要以扎根西部、报国为民、拼搏奉献的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把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担当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要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客观认识西部地区在人才培养引进中的实际困难和有利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吸引凝聚更多优秀人才扎根西部,在满足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周琪在主持会议时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认真学习贯彻院党组的安排部署,深刻领会本次战略研讨会的重要意义,坚定发展信心,矢志自立自强,立足于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势,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重点改革任务与科研主攻方向,探索完善跨所跨学科协同攻关的体制机制,努力取得更多有重要影响的重大创新成果。
与会同志表示,通过研讨,进一步坚定了聚焦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事”“国家责”,找准定位、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一定按照院党组部署和要求,继续谋划好“十四五”改革创新发展,为西部地区用好资源的金山银山、保护好生态环境的绿水青山作出不可替代的科技创新贡献。
中科院机关相关部门、院属相关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参加会议。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