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农将方竹竹笋运出大山。南林大供图
“多亏了南京林业大学‘富贵竹’学生团队的帮助了,现在我家方竹年收入能有30多万元,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哩。”日前,桐梓县楚米镇高山村方竹大户金方洪盘算了自己的销售收入后乐开了花。
在贵州桐梓县,如今像金方洪这样喜笑颜开的农户很多。10多年来, 南林大“富贵竹”团队为桐梓县带来的科技智囊、技术法宝,让桐梓这个产竹大县的老百姓腰包鼓了起来。
“有漫山遍野的竹子为什么还这么穷”
本世纪初,我国正式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南林大成为贵州省退耕还林科技支撑单位。
2009年,南林大组建由竹类研究所教授为指导老师,林学相关专业研究生组成的“富贵竹”学生团队,赴贵州桐梓县科技扶贫。2021年是该团队作为科技智囊,在当地科技扶贫的第12个年头。
桐梓县主产方竹。不过,2009年的时候,当地仅种植方竹林43万亩。
“长这么大,我从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团队负责人之一、南林大植物学博士郑笑至今都对赤水市黄莲沟村当年的景象记忆犹新。
2014年9月,她第一次随南林大竹类研究所指导教师丁雨龙来到这里时,破旧的木房、陡峭泥泞的山路给郑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黄莲沟村民的生活简直比黄莲还苦。
为什么这里有漫山遍野的竹子还这么穷?同样来自山里的郑笑陷入了沉思。
作为一名植物学专业的研究生,她深感自己有责任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当地老百姓做点事。
说干就干!她组织来自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的方水元、凡美玲等师弟师妹反复实地调研。结果发现,当地种植的竹子产量低,而且交通不便销售困难,这是坐拥漫山遍野竹林缺不能富起来的主要原因。于是,他们决定把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的方竹确定为“致富竹”。
三大技术法宝传授竹农
团队抵达当地做的第一件事是,在反复研究后,将方竹种植的最低海拔降低了100米,扩大了约38万亩方竹种植面积。
不仅如此,团队还带给当地老百姓三大技术法宝:种苗优选技术教会竹农们如何造林,如何留笋,把好笋子质量关;快速满园技术使新造林产笋周期由8年缩短至4年;生态优培技术则可以将竹林亩产由150斤提高到800斤。
技术法宝如何转化为当地百姓的“致富武器”?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团队分层次培训了三支队伍:政府和企业领导、技术人员、竹农,以产业规划、良种选育、种苗繁育、造林规划、丰产技术为内容分类培训,12年来,团队为当地培训共达12万人次。
对于竹农,主要的培训课堂是在田间地头。他们“手把手”教会当地竹农如何选种,如何育苗,何时出圃。在竹子生长的每一个关键时期,“富贵竹”团队一定会为竹农把关。他们还编制了通俗易懂的“竹事生产表”,帮助竹农轻松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我们相当于‘遥控器’,很多竹农不懂得复杂的科技原理,我们就到田间地头,亲自示范,教会他们。”团队负责人之一王闻天说,团队成员每年都会在当地呆上至少6个月,住在农民家或者山上的工棚里。
民富了,景美了
2017年,团队与桐梓县签订了方竹开发利用研发项目协议,采取“公司+贫困户+科技”模式,在方竹新品种、竹林培育、竹产品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人才培养与实践等方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建立方竹新品种及良种繁育基地,打造现代育竹科技示范园。让老百姓直观地看到种植效果,既取得了竹农的信任,也让竹农对方竹产业有了信心。
在“富贵竹”团队的帮助下,许多精准扶贫户靠种方竹、卖竹笋脱了贫。据了解,目前桐梓县方竹笋种植户的年收益是10年前的8倍,1亩方竹笋的收入是当地传统农作物的16倍,方竹行业人均GDP达到了县平均水平的3倍多。
7年来,这群90后研究生一年有3个多月呆在这个山沟沟里。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他们为竹农提供了从方竹培育到管理、生产、销售的一条龙服务。
如今,黄莲沟村家家住上了洋气的楼房,还铺上了水泥路。“种竹子可来钱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安逸得很!”村民桂金华说。
除了带动当地脱贫致富,南林大“富贵竹”团队还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桐梓地处高原,“富贵竹”团队结合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构建“上阔下林复合生态系统经营”模式。
在多年经营之下,竹林土质有了明显改善,土壤养分提高了,蓄水能力变强了,多年未发生大旱和洪涝灾害。
当地百姓不仅靠竹子奔上了小康路,更享受到了山青水秀天蓝的美好生活,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