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晚,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幕。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是全球数学教育界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学术会议,每四年举办一次,被誉为国际数学教育界的“奥林匹克”。
这是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成立50多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青浦实验”的开创者、华东师大特聘教授顾泠沅受邀作大会报告,介绍这一在上海持续开展45年的数学教改的实验成果。时隔41年,继华罗庚之后,顾泠沅成为第二位作大会报告的中国学者。
在当天大会开幕式上,数学教育界三大顶尖大奖——克莱因奖、弗赖登塔尔奖、卡斯泰尔诺奖悉数揭晓。
本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群星汇聚,从7月12日起至7月18日,来自129个国家或地区的参会者于线上、线下参与约500场学术会议和活动,国际覆盖面为历届之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数学会理事长田刚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数学教育取得了很大进步,自主培养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年轻人,产出了很多国际一流成果。在基础数学研究领域,中国青年学者发表的论文数量大大增加。目前,我国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数学研究者规模已达亚洲第一。
这次大会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数学教育专家参与。本届大会主席、华东师范大学原校长王建磐教授说:“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数学研究,大家都很清楚,是典型的基础研究。而数学教育则不同,需要老师们深入一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数学人才的培养方式。”
在不少国外同行眼中,本届大会中的“中国数学教育特色主题活动”板块尤其不容错过,来自苏浙沪等地的13个团队分别报告相应的研究成果,全方位呈现中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亮点。
王建磐说,我国独树一帜的教育、教研系统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兴趣。现在,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介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持下的数学教育实践,同样将在本次大会期间亮相。比如,上海中学师生将展示疫情期间“数学教与学”的性质变化;华东师范大学团队将分享3D数学适应性学习系统的开发等。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出席开幕式并指出,数学是人类最古老又最活跃的科学,是一切科学的支点和基石。今天,数学已广泛应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性、驱动性力量。面向未来,我们要以数学等基础学科的“深蹲助跑”更好实现科技创新的“起跳跨越”,以数学教育的改革创新更好强化创新人才的供给。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怀进鹏通过视频致辞,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出席并致辞,上海市委副书记于绍良出席开幕式。
国际数学联盟主席肯尼格、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主席梁贯成、田刚和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分别作了致辞。上海市领导诸葛宇杰、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出席开幕式。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