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金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5/17 12:09:24
选择字号:
商业航天:“硬”创业迎来“暖”东风

 

长城战略咨询公司于4月26日在天津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1》显示,银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我国商业航天领域首个独角兽企业,截至2020年底银河航天估值已达12.4亿美元。

这给了我国商业航天创业者巨大的鼓舞,也进一步拓展了商业航天创业的想象空间。统计显示,我国从火箭研制、发射,到卫星研制、运维、服务,至少有数十家商业航天企业在创业征途中探索前行。

随着我国疫情得到控制,TMT(科技、媒体与通信)行业投融资自2020年下半年回升,作为技术和资金门槛极高的“硬科技”创业典型,商业航天日益得到资本的青睐。而各地不断出台的商业航天产业培育政策,更是为我国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吹来了煦暖的东风。

“硬科技”创业

商业航天创业,一直带着高科技的“硬气”。

在卫星研发领域,创立于2018年的银河航天,于2020年1月1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首发星。该星是由银河航天自主研发的我国首颗通信能力达到24Gbps 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在轨 30 天后成功开展通信能力试验,在国际上第一次验证了低轨Q/V/Ka等频段的通信应用。

“银河航天深度融合航天与互联网基因,致力于通过敏捷开发、快速迭代模式,规模化研制低成本、高性能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创始人徐鸣向《中国科学报》表示,未来,银河航天将为卫星互联网建设、5G产业发展以及消除互联网数字鸿沟贡献力量。

2020年12月,由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天塔)和国智恒北斗好年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设计的“国智恒好年景中原金水一号(未来号-1R)”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卫星可为我国黄淮海地区提供精准的农作物数据普查遥感服务,助力中国农业现代化、数字化与智能化进程。

据悉,中科天塔主营业务包括商业遥感载荷、天基物联网、航天云立方平台和航天工程系统解决方案。中科天塔推出的“航天云立方”,围绕航天器测控管理、空间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建设的航天器测控管理与空间信息应用服务平台,为商业航天相关企业提供从航天器测控管理、数据通信、数据处理到行业应用开发等整体解决方案。

而在火箭运载领域,2020年7月14日,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蓝箭航天)开发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朱雀二号完成了控制系统与二级游机发动机匹配性验证。其二级游机“天鹊”1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TQ-11)完成了单次时长达3000秒的热试车考核,达到了国内泵压式低温液体火箭发动机单次试车时间最高纪录。

而至今年3月,蓝箭航天“天鹊”1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完成新一轮点火试验,单次试车时长4000秒,单台试车时长突破万秒大关,全面刷新了我国泵压式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的纪录。发动机设计、生产、装配质量和工作可靠性得到了充分考核。

政策吹来“东风”

商业航天能够破土而出,并且快速发展,离不开改革突破和政策的牵引支持。

2012年,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印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的原则和领域;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投资建设领域;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有序参与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通知》,强调“市场主导,政策推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企业主体积极性”。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国后续航天行业的放开提供了可能。”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会长张全德向《中国科学报》表示,国家相关政策释放了重要信息,就要是打破航天领域一直以来相对封闭的门槛。

2016年,商业航天再次迎来密集政策利好。国务院新闻办发布《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提出要“完善航天多元化投入体系,大力发展商业航天。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航天科研生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信息产品服务、卫星运营等航天活动。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完善政府购买航天产品与服务机制”。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建成较为完善的商业卫星通信服务体系”。

国防科工局、国家发改委也发布《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推动商业卫星系统发展;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商业航天发展新模式;鼓励商业化公司为各国政府和大众提供市场化服务”。

而在北京、西安等地,也相继出台了培育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政策。

为推动卫星网络产业、鼓励商业航天企业在京发展,今年1月,北京市经信局牵头出台了《北京市支持卫星网络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旨在快速培育壮大卫星网络新业态,为北京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创新空间和增长极。

今年4月18日,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基地落户北京大兴区,北京进一步迈向“南箭北星”的产业格局。北京市经信局局长杨秀玲介绍,北京将在大兴区、经开区建设商业航天产业基地以及商业火箭创新中心,做强“南箭”;在海淀区建设商业卫星产业基地等,做强“北星”;丰台区发挥央企、军工优势,承接高端溢出项目,其他各区错位发展,形成全市产业的协作互补。

投融资持续向好

商业航天无限的想象空间,吸引了创投等众多资本的青睐;而随着资本的加持,商业航天创业之“火”越烧越旺,技术也在不断取得进步。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卢健向《中国科学报》表示,我国商业航天正迎来巨大发展机遇,2019年至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23.5%;预计到2024年,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达到2.4万亿。

5月12日,国际咨询机构普华永道发布《中国 TMT报告》显示,2020年下半年私募及创投(PE/VC)在科技、媒体及通信(TMT)行业的投资实现大幅度反弹,投资金额创造了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的新高。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审计业务合伙人刘雨鸥向《中国科学报》表示,得益于国家对于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持,半导体、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正成为投资热点;商业航天、量子通信等“硬科技”领域,“也正是未来中国大力支持的科技领域,相信未来一段时期内,也一定会越来越受到资本的关注。”

早在2019年,银河航天就完成了新一轮融资,由建投华科领投,顺为资本、IDG资本、君联资本和晨兴资本跟投,其时银河航天投后估值达50亿元人民币。

2020年11月,银河航天完成又一轮融资,由南通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投资基金领投,混沌投资、经纬中国、中金资本旗下中金基础设施基金等跟投,老股东顺为资本、五源资本(原晨兴资本)、君联资本、源码资本等持续跟投。

徐鸣介绍,借助于融资的不断推进,银河航天已在西安建立了载荷基地,在上海建立了整星基地,在南通布局了卫星超级工厂。银河航天将在南通开发区投资建设卫星互联网产业示范项目,重点打造新一代卫星研发及智能制造基地“银河航天卫星智能超级工厂”,有望实现每年300-500颗卫星的产能,推动微小卫星实现低成本、批量化智能生产。

2021年3月,北京千乘探索科技有限公司(千乘探索)宣布,已完成了超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该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千乘一号”星座的快速组网和相关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开拓,同时支撑千乘卫星精益智造厂房、千乘测控网的建设和扩容工作。

千乘探索公司CEO苗建全向《中国科学报》表示,千乘探索主要聚焦卫星研制与地球空间信息服务。“通过本轮融资,千乘探索将进一步做大做强空间信息服务、产品交付和星座智能运营三条业务线,创新助力新基建,充分发挥‘遥通融合’商业低轨星座体系的服务优势,实现智能卫星星座应用新体验,拓展新动能。”

不断改革探索

张全德表示,航天领域很可能是中国最后一个开放的工业体系。在2014年以前,航天是一个比较封闭或者说是受管制的行业,而“管制放开,往往意味着巨大的机遇”。

航天人才的外溢,是商业航天迎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银河航天联合创始人张世杰,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曾参与“试验三号”、“快舟一号”等小卫星研制。苗建全在创立千乘探索公司前,是某航天型号首飞时的01指挥,体制内工作9年后离职。

“虽然在人才流出过程中,仍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但航天科研人员离职创业,渠道是通畅的。”苗建全表示。

而商业航天的发展,也离不开航天“国家队”的支持。航天技术专家黄志澄表示,在美国发展商业航天的过程中,担负发展公共航天重任的美国宇航局(NASA),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NASA通过多项商业航天计划,为商业航天公司注入项目的起动资金,并用预付服务合同费用,支持商业航天公司的运营。”黄志澄表示,NASA为了加速成果转化,向多家新兴航天公司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作为我国航天产业的中坚力量,必须主动改革,打破自我封闭、自成体系的体制,与民营企业开展合作。”黄志澄说。

而作为商业航天创业者,千乘探索公司副总经理张巍向《中国科学报》表示,健康的产业生态、始终关注和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商业化意识,是保持商业航天市场活力的关键因素。“行业壁垒高、圈子小、产品周期长等因素,也制约着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使得这个行业想快也快不起来。创业者要以更大的耐心去做产品,不能急于求成。”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