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联合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的学者研究发现稀有寄生蜂新种。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膜翅目研究杂志》。据介绍,该发现让我国寄螯细蜂科昆虫又增加了2个新种:巨点寄螯细蜂和拟黑带寄螯细蜂。其中,巨点寄螯细蜂的标本采自华南植物园和广东云开山。
寄螯细蜂科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锤角细蜂总科Diaprioidea,仅含1属,寄螯细蜂属Ismarus,是一类非常稀少的寄生蜂,目前全世界仅知50余种,我国已知不足10种。这类寄生蜂实际上是重寄生蜂,寄主为寄生半翅目Hemiptera头喙部Auchenorrhyncha昆虫(如叶蝉,蜡蝉和角蝉等)的螯蜂科Dryinidae幼虫,因此中文名称为寄螯细蜂。
据介绍,已有研究表明,寄螯细蜂比较喜欢温暖地区的高海拔林地和较寒冷地区的低海拔林地。本次研究发现的新种巨点寄螯细蜂属于温暖低海拔地区。这说明寄螯细蜂可以适应的生境范围远比原来认为的要大。
螯蜂是农林业重要害虫叶蝉的天敌,在叶蝉的生物防治上已有所运用,而寄螯细蜂是螯蜂的重寄生蜂,会降低螯蜂控制叶蝉的效果,了解寄螯细蜂对环境和气候的适应范围,可以帮助人们在运用螯蜂作为生物防治制剂时研究降低寄螯细蜂的负效影响。
寄螯细蜂虽然是螯蜂的天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被认为是害虫,对其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该包含较稳定的各营养级的物种。寄螯细蜂作为螯蜂的天敌,它们的存在意味着华南植物园的螯蜂物种和种群比较大,在自然控制害虫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寄螯细蜂可作为环境指示物种来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否。
值得一提的是,华南植物园研究员罗世孝一直在监测包括华南植物园在内的热带亚热带传粉昆虫多样性,目前在华南植物园发现了10余种螯蜂。个别螯蜂种类对叶蝉有较高的寄生率,在叶蝉类害虫的自然控制方面发挥了作用。
“连续的监测数据表明,华南植物园不仅为植物的迁地保育提供了场所,还有利于昆虫物种多样性的繁衍。”罗世孝说。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3897/jhr.82.6214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