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嘉陵江畔,重庆两江新区的工业机器人生产车间,一台台刚刚封装完毕的工业机器人关在铁笼子里,像人类的胳膊一样反复进行着扭转、拿放操作,这是工业机器人走向“工作岗位”的最后训练。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2020年全球机器人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底,全球工业机器人累计安装了270万台套,中国工业机器人累计安装量达到78.3万台,总量居亚洲第一。
“中国超七成工业机器人由外国机器人公司供应,国内制造商仍有大幅增长空间。机器人产业要积极拥抱5G等新兴技术,立足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增加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应用,增强核心竞争力。”当日,在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年会“5G+智能制造”论坛上,重庆邮电大学电子信息与网络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雒江涛说。
以煤矿为例。不同于其他国家,我国煤炭储层较深,加之工作环境粉尘含量高、湿度大,导致通信难。日前,山西省与华为共建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进行矿山智能化建设,助力煤矿提质增效。
华为无线技术实验室执行主任卢建民介绍,面临全新的应用场景,5G+煤矿技术需要解决等煤矿信息网络、智能感知技术、煤矿大数据等诸多问题,从技术攻关到应用落地仍有一大步。
目前,按照终端产品要求,实现按需定制,让机器人为人所不能是工业机器人主要研发制造模式。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堃介绍,笔记本电脑结构件有冲压、磨抛、机压、镭雕等8大工艺,但随着笔记本电脑快速更新换代,相应的制造技术或需要微调,或需要重新设计,以适应新产品生产的需要。
“赋能生产之后必然是产业引领。当前,制造业对工业机器人需求迫切,但一对一的按需定制耗时长、投资大,中小企业的智能化转型难上加难,机器人生产亟需实现模块化。”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教授曾孝平一针见血。
尽管不同产品的生产不完全相同,但仍有共性可挖掘。韩堃表示,以笔记本电脑内置件工艺流程为例,装铆和压合分别是制造的两环,但几乎所有内置件生产都有这两步,装铆+压合两步合一就是产线模块化。
“工业机器人战略布局是制造升级的关键一步,面临不同细分行业,仍需探索系统化、模块化的解决方案。” 重庆市经信委电子处副处长左翊君说。
生产车间里正在调试的工业机器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