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爱平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3/30 19:00:59
选择字号:
综述:两场沙尘暴,“刮出”国际化治沙新课题

 

中新网鄂尔多斯3月30日电 题:两场沙尘暴,“刮出”国际化治沙新课题

中新网记 者李爱平

3月15日、3月28日,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在内的中国北方多省区两次遭遇沙尘暴的“袭击”。

根据气象部门、沙漠专家说法,这两次沙尘暴的源头均为蒙古国。由此,关于国际化治沙的声音,亦被当作热点话题。

在内蒙古,提及治理沙尘暴最为成功的地区,莫过于鄂尔多斯。

当地的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经多年治理,已让黄沙披上了绿装。

记者从鄂尔多斯林业和草原局得到的消息显示,属于荒漠化半荒漠化过渡带的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目前已初步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明显恢复、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对于今次发生的两起特大沙尘暴,库布其治沙企业相关负责人王忠表示,“并没有外界想象得猛烈”;治沙劳模殷玉珍则告诉记者:“位于鄂尔多斯乌审旗境内的毛乌素沙地上的风沙也不是很大。”

如此背景之下,相关人士认为,国际化治沙工作理应提上日程。

库布其治沙企业--亿利集团金融事业部财经品牌总监徐梶对记者表示:“过去几年,集团派出很多专家团队考察了沙特、摩洛哥、尼日利亚、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对这些国家的荒漠化治理给予了指导。”

“去年受疫情影响,国际项目进展比较慢,今年还会持续推进,巴基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我们重点推进的国家。”徐梶说,“很多国家都对我们的库布其治沙模式感兴趣,也希望我们把成功经验带给他们。”

鄂尔多斯乌审旗国有林场管理办公室主任巴雅尔则表示,“毛乌素的治沙模式值得推广,未来如果有可能,可以考虑中蒙联合治沙。”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时忠杰日前撰文说,“沙尘暴是不分国界的,根据多年来专家的研究估计,蒙古国中南部戈壁荒漠提供了亚洲沙尘29%左右的沙尘物质源,由于中国处于下风向地区,经常会受到来自蒙古国跨境沙尘暴的影响,对中国造成较大的经济社会损害。”

时忠杰认为,长期以来,中国对本国范围内的荒漠治理与沙尘暴起源等方面的研究较多,也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防沙治沙体系,但由于国界的限制,对蒙古国荒漠化问题的了解和认识相对较少,缺乏对两国的荒漠化与沙尘暴防控方面的系统性科学研究。

在时忠杰看来,若能加强中蒙荒漠化与沙尘暴防控系统性研究与科技合作,建立起跨越中蒙两国的荒漠化防治体系,加强对草原和重要生态区的保护,将会一定程度减轻沙尘暴对中国的危害。

“沙漠无法被消灭,沙尘暴的形成也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无法从根本上避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防沙治沙首席专家杨文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能做的只是加强防护林建设,加强沙区生态保护修复,尽可能地减少沙尘天气次数、减轻沙尘天气强度,减轻沙尘天气危害程度。”

3月29日,在全球干旱生态系统国际大科学计划(Global-DEP)项目成果发布会上,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认为,从社会—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干旱区常见的缺水、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等环境问题,与减贫、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等社会经济问题存在密切联系。

推行国际化治沙,中国在行动。

今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召开,其中一项重要议题就是研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此次会议从能源体系、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技术、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绿色低碳生活、生态碳汇能力、国际合作等7个方面进行了部署。

记者从内蒙古气象局获悉,目前,中蒙边境地区气象部门已开展多项合作,包括干旱和荒漠化评估技术合作,人工影响天气方法、技术以及人工增雨和防雹技术合作,协助蒙方进行蒙古国南戈壁省高空气象观测站的运行维护等。

值得提及的是,近几年,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为“非洲绿色长城”计划提供科技支持,将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经验在毛里塔尼亚推广,并辐射到非洲其他国家。(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