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扬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3/10 9:29:38
选择字号:
创新联合体助力从“0到1”与“1到多”

 

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中,如何更好地组织研发力量,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瓶颈,是至关重要的课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此指明方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拓展产学研用融合通道,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完善创业投资监管体制和发展政策,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强化企业为主体,组建“创新联合体”,这是由我国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及“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这一宏伟目标所决定的。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深入发展,未来产业也面临着高度复杂性和创新性,真正变革性的新技术新工具的研发也越发困难。可以说,谁能有效组织研发力量,创新组织模式进行技术攻关,谁就占据科技制高点,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纵观世界科技强国,它们大多采取以企业,尤其是以领军企业为主体,开展产学研用全产业链融合贯通的方式研发创新,从而突破核心技术瓶颈。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组织“产业创新联盟”最终反超日本在计算机和微电子领域的领先,可谓是一个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案例。由10余家微电子企业共同合作组建了美国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公司,以该公司为核心承担主要科研任务、组织机构合作,高校与科研院所承担具体科研工作,由成员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技术转化推广等。这种模式对当时美国微电子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什么一定是企业为主体,且由领军企业牵头?答案不难理解,企业最具创新动力,在市场竞争中,不创新就会落后,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企业也最具市场和产业嗅觉,为了赢得市场占得先机,它们会及时甚至提早布局相关技术。华为5G的领先就是一个典范。

此外,企业还是科技与经济的重要“桥梁”,尤其是领军企业,有足够的实力打造创新链产业链的融合通道。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在提案中就特别提到了“科技要素配置效率不高”是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之一。他表示,长期以来,我国种子科研、生产、推广和销售相互分离,种子产业链各环节的分离使得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很难形成良性循环。

对此,他建议,要以种子企业为主体,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协同攻关,实施种业全产业链科技攻关,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的确,当下,组建由领军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的时机已成熟。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数据表明,2020年上半年,国内申请专利的企业为22.9万家,较上年同期增加3.2万家;国内企业共提交发明专利申请40.4万件,同比增长12%。

这些数据表明,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发挥着生力军的重要作用,打造更具竞争力的领军企业的条件也更加充足。

目前,各地方也正加快制定创新联合体实施方案。那么,创新联合体究竟如何落地?如何发力?

在笔者看来,首先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企业是创新主体,但政府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错位”,及时做好宏观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的工作。

再者,领军企业要做好桥梁作用,以“开放”的心态与科研院所、高校建立协同创新联盟,发挥它们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此外,在探索创新组织模式过程中,避免各单元之间简单的“联合”,而是要实质性的成为联合体,围绕共同目标、优势互补,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以及从1到多的推广普及。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