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雪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3/7 17:45:40
选择字号:
全国人大代表袁亮:
加强我国煤矿矿震灾害预防和治理

 

深部煤炭资源将是今后我国主体能源的重要后备储量资源。随着浅部煤炭资源的枯竭以及开采强度的加大,我国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增加。

然而,截止到2020年12月,我国仍有132个在产的矿震灾害矿井,分布在全国20个省,产能4亿吨/年,占全国生产矿井总产能10%以上。另外,我国还存在许多已有矿震显现,但未纳入矿震灾害管理的矿井。这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一想起来就非常忧心的问题。

煤矿矿震灾害严重威胁着矿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导致矿震灾害由采矿安全问题演化为公共安全问题。

“全面掌握我国煤炭资源开采诱发矿震灾害规律,揭示矿震灾害发生机理,加强矿震灾害预防监测技术研发,防范矿震灾害发生,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对于保障生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袁亮告诉《中国科学报》。

全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57万亿吨,其中1000米浅的煤炭资源总量为2.62万亿吨,已采储量约为70%,53%的已探明煤炭资源埋深在1000至2000米之间。

随着浅部煤炭资源的枯竭以及开采强度的加大,我国煤矿开采深度正在以8-12m/a的速度不断增加,中东部地区甚至以10-25m/a的速度向深部延伸,深部开采诱发更强矿震灾害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

经过长时间调研,袁亮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首先,将煤矿矿震灾害程度及治理能力作为核定煤矿产能的决定因素之一。优化煤矿产能核定方法,将矿震灾害程度及治理能力作为煤矿产能核定的重要标准,具备“一票否决”效力,科学核定新建矿井产能,降低矿震风险较大的已建矿井开采强度。

其次,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矿井设计政策标准。健全适应煤矿矿震灾害防治要求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规范矿井设计、采掘、接续、开采布局,提高标准的引领性和指导性,从源头上避免不当的设计及不合理的采掘顺序造成的矿震灾害。

最后,加强矿震灾害防治科技创新和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国家科研项目和平台支持力度,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突破并掌握矿震灾害智能监控、风险预警、应急救援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开展示范工程建设,推进技术装备工程化应用。支持高校布局建设相关学科专业,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为矿震灾害防治提供人才支撑。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