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2/19 16:32:46
选择字号:
中科院第四届科学节(成都)举行

 

中科院成都分院供图

科技改变生活,梦想改变人生。12月17日下午,一场以“好奇探索未知,科学连接未来”为主题的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第四届科学节在四川天府新区十一学校举行。当天,中科院成都分院和四川天府新区相关领导,以及十一学校在校师生共计两百余人参加了活动。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分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刘刚君,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教育卫健工委副书记、社区治理和社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远东出席活动并致辞。

此次科学节以科学的多样色彩为基调,注重科学与文化和艺术的充分融合,突出“节目”和“节日”的特点,让公众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技成果,与科学家面对面,激发公众用好奇拓宽知识边界,用科学连接未来生活。

启动仪式上,刘刚君在致辞中表示,中科院科学节已连续举办了四届,是一场全国范围内的科学盛宴。本次科学节走进天府新区,把科学普及与文化艺术相融合,组织域内外中科院单位向社会公众展示中科院及成都分院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解读公众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讲述科研故事,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共享科学盛宴,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和中国科学院建院72周年。

同时,刘刚君透露,成都分院及系统7家单位作为成都科学城和成都科创中心的核心创新力量之一,即将整体搬迁到天府新区,即将与天府新区十一学校成为邻居。“相信我们的到来不仅仅能让孩子们近距离走近科学家,走近科学殿堂,更能让更多的孩子们点燃科学梦想、铸就科学人生。”

杨远东表示,天府新区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构建了统分结合、多科融合的科创教育模式,先后成立了STEM教育、创客制作、机器人、科学影像、创意编程等多个社团,参加各级科创类赛事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围绕物种自然教育,新区策划的“追鸥行动”更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他希望,学校更加注重科技赋能,积极探索未来学校模式,老师们能更加注重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教书育人,同学们能密切关注科学发展的动态,保持对未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将科技兴国作为自己的使命和担当。

活动中,有小小科学爱好者们生动的学习汇报,也有科学大咖的精彩的科普演讲。天府新区十一学校的学生们带来了自己的成果报告,从蝴蝶御风飞行的“秘密”说起,分析攻角对飞行上升力的影响以及探究过程。

“你们知道泥石流能够跑多快吗?跟苏炳添差不多。”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陈宁生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勾起了现场同学的兴趣。当天,他深入浅出地讲解泥石流科学预测与减灾的相关知识。“目前能够对泥石流的发生进行预测吗?”“预测的手段有哪些?”“山体的植被和泥石流发生的关系大不大?”听完讲座,学生们一个接一个站起,接过话筒,向陈宁生提问。

启动仪式上,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和四川天府新区十一学校签订了联合建立“强基、奠基工程”的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积极探索基础教育人才的早期培养机制、共同研发项目班课程资源与科普课程的体系构建,以及联合开展“十一讲堂”,即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委派优秀专家、科研人才定期到十一学校为学生开展科学和人文讲堂。

启动仪式结束后,校内还开展了一系列科学探究课程,涉及现代大数据知识、光电科普、蛇类红外感知系统及原理、土壤研究以及“解密”小斑马鱼在医学研究中的作用等。

据悉,本届活动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及系统单位、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四川天府新区社区发展治理和社会事业局主办,科学出版社成都分社、四川科技馆、四川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成都天府新区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四川天府新区十一学习承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