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2/5 15:53:14
选择字号:
从依赖进口到自主育种:科企联手攻关白羽肉鸡

 

“广明2号”白羽肉鸡        中国农科院牧医所供图

12月3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最新消息,“广明2号”白羽肉鸡配套系等首批三个白羽肉鸡新品种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根据中试结果,该配套系肉鸡42日龄出栏体重达到2.80kg,料重比1.65以下,胸肌率达到24%,生长速度快、料重比低。“广明2号”主要生产性能与国际同类品种持平,其中料重比和肉品质方面相比较国际品种具有优势。

我国白羽肉鸡自主育种从此实现零的突破,彻底打破了自2004年以来我国白羽肉鸡种源100%依赖进口的局面。

“广明2号”能够成功选育,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牧医所))和广东佛山市新广农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广农牧)这个科企联合团队十余载不懈努力。

完全依赖进口:重启白羽肉鸡育种

30年来,我国禽肉增长迅速,年复合增长率为6.86%,鸡肉已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消费品。

2020年,我国鸡肉总量达到1865.6万吨,白羽鸡肉占比达52.4%。白羽肉鸡年出栏50亿只,具有饲料转化率高、生长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对环境负面影响小等显著优势,是畜牧业乃至农业中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

上世纪90年代,我国自主培育的艾维茵肉鸡一度占有国内白羽肉鸡50%以上的市场份额,后因疫病影响,2004年淡出。

近15年来,我国白羽肉鸡种源100%依赖进口,年引进祖代种鸡80~120万套用于商品肉鸡生产。

“100%依赖进口,意味着受制于人。这成为白羽肉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严重威胁国家肉鸡种业安全。”牧医所鸡遗传育种团队首席科学家文杰研究员告诉《中国科学报》。

然而,畜禽育种是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牧医所鸡遗传育种团队执行首席科学家赵桂苹告诉《中国科学报》,欧美国家白羽肉鸡育种时间已有100多年历史。全球白羽肉鸡品种由德国EW集团下属Aviagen和美国Tyson公司拥有的Cobb-Vantress垄断。

“这些跨国集团具备资本优势和优异的育种综合创新能力,重视研发并应用先进的育种技术,建立了成熟的商业运作机制。”文杰说。

面对极其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牧医所积极建议国家重启白羽肉鸡育种工作。2009年,文杰就着手白羽肉鸡关键技术的研发储备,并广泛调研白羽肉鸡企业,呼吁有能力的企业布局开展白羽肉鸡的自主育种。

几乎与此同时,新广农牧董事长梁尚根率先于2010年开启白羽肉鸡自主育种之路,成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随后,牧医所和新广农牧开启了我国自主育种的白羽肉鸡联合攻关。

2014年,双方全力推进白羽肉鸡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017年,牧医所首创的基于“京芯一号”育种芯片的基因组选择技术体系第一时间应用到白羽肉鸡育种,显著加快了种鸡的饲料报酬、产肉率和繁殖性能的育种进展。

作为国内首家应用此前沿技术的种鸡企业,新广农牧先后育成了 6 个专门化白羽快大型肉鸡品系,筛选出了两个优秀配套系组合。

“广明2号”白羽肉鸡育种基地        中国农科院牧医所供图

2019年,历经多年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配套系“广明1号”和“广明2号”父母代种蛋送达国家家禽生产性能测定站(扬州)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同年,以文杰为首席科学家,新广农牧为牵头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山东民和牧业和山东凤祥为主要参加单位,联合承担的白羽肉鸡国家联合攻关项目立项,新品种在山东民和和凤祥等企业完成200余万只中试试验。

“广明2号”的成功密码

敢于向国际竞争对手叫板,源于科企联合团队领先的技术实力和先进的育种模式。

文杰说,“广明2号”白羽肉鸡配套系经过科学系统选育和杂交配套而成,采用了牧医所研发的基因组选择、肉品质和抗病性状选择等新技术,提高了选种准确性和遗传进展。

梁尚根说,“广明2号”的选育模式,一个关键因素是科企深度融合,推动了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融合贯通。

2014年,牧医所与新广农牧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职责权利,牧医所发挥科技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新广农牧发挥资金优势、条件优势和产业化优势,联合选育广明白羽肉鸡新品种。

他们约定,最终的育种成果双方共有,品种经营开发权归企业,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高度融合的商业化育种模式,实现了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和育种专业人才联合培养。

在这种高度融合的商业化育种模式之下,牧医所育种新技术成果可以第一时间在广明白羽肉鸡育种中应用。如2017年牧医所自主研发的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就率先在广明白羽肉鸡中应用,成为关键技术支撑;2020年牧医所抗病育种技术专利转让给新广农牧,成为国家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改革的先行者。

另一方面,牧医所常年选派5~8名技术骨干和研究生进驻企业的育种基地工作,弥补企业科技人才力量不足的短板,同时合作培养出一批家禽种业科技人才。

文杰时常提醒自己的团队,“产业是根”,科学问题必须来源于生产实际。

“广明2号”白羽肉鸡种鸡场        中国农科院牧医所供图

赵桂苹介绍,“广明2号”培育过程中,先后应用该团队自主研发的10余项四类新技术:基于“京芯一号”基因芯片的肉鸡基因组育种技术,新广农牧为首家在国内应用该技术的企业,饲料报酬和产蛋性能的遗传进展大幅提高;新表型发掘和表型精准测定技术,包括B超活体测定胸肌重、X光机测定腿骨强健度、智能便携产蛋扫描登记等;肉品质和抗病性状选择技术,包括血清指标活体预测木质肉、H/L指标量化评估抗病性等;育种数据管理云平台,可实现自动表型收集和整理、系谱整理和育种值评估,极大提高了遗传选择的准确性和效率。

联合攻关团队的大胆创新,加上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支持,白羽肉鸡新品种最终培育成功。

品种选育如逆水行舟

“育种,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文杰说。

“广明2号”育种成功,好比万里长征迈开了第一步。“但与已有100多年经验的国际白羽肉鸡育种相比,我国白羽肉鸡自主育种时间短,高生产性能遗传素材积累基础薄弱,分子育种等新技术应用不够,种源性疫病净化技术和检测产品研发存在较大差距。”文杰说,今后,“广明2号”必须与进口品种正面交锋,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为此,牧医所将继续联合新广农牧等企业开展科企深度合作,努力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白羽肉鸡商业化育种技术平台,持续提高新品种生产性能,赶超国际同类品种;建立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开展全产业链布局合作,持续提高白羽肉鸡新品种的市场竞争力,尽快实现种源自主可控,保障国家种业安全。

文杰表示,该团队将创新白羽肉鸡育种技术体系,加大品质和效率性状的遗传规律解析和精准测定技术研发,在育种值准确估计算法和基因组组配研发和应用方面进行技术升级,建立智能化基因组育种技术体系。

其次,该团队将持续提升新品种生产性能,利用前沿育种技术对品系生产性能进行持续选育,对肉鸡饲料报酬、成活率、肉品质选育提升的同时,重点选择新品种抗病和抗逆性,提高新品种的综合生产性能,从而提升新品种的性能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并持续选育其他专门化品系。

此外,还需进一步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加快全产业链布局。未来五年计划推广“广明2号”白羽肉鸡祖代20万套、父母代2000万套、市场占有率达到10%;新建祖代种鸡场、父母代种鸡示范场、商品肉鸡标准化示范场和配套屠宰场,加快全产业链布局,提高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