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邓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1/23 9:04:01
选择字号:
仙湖植物园第七届学术交流活动举行

 

 
 
 
参会领导嘉宾合影。主办方 供图
 
近日,深圳市南亚热带植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暨深圳市中科院仙湖植物园第七届(2021年)学术交流活动在深圳举行。该活动就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植物园的功能和建设,特有物种保护和特色植物的基因组研究等方向进行了深入交流。
 
开幕式上,仙湖植物园主任杨义标、深圳市城管宣教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瑜致辞。他们希望深圳市南亚热带植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继续以勤劳浇灌科研工作,收获更多成果,以行动带动绿色生态建设。
 
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秘书长保罗·史密斯、昆山杜克大学助理教授李彬彬,以及仙湖植物园研究员李楠、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万涛等就不同研究方向分别作学术报告,内容涵盖特有物种保育与研究、植物的进化与演化、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应用、生态环境修复等多个领域。
 
李彬彬以《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的特有物种保护》为题,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荒野分布以及中国的保护区发展展开分析,利用多种模型与案例探索保护地干扰因子和发展驱动因素,对未来保护地管理提出建议。
 
保罗·史密斯通过视频的方式作报告。他在题为《植物园在植物保护中的作用:提供全球植物保护战略》报告中,以《全球植物保护战略》建立20年为背景,回顾了全世界的植物园为实现全球植物多样性公约的目标所作的贡献,并展望了在中国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达成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新框架和《全球植物保护战略》2020年后的新格局。
 
李楠以“我眼中的植物园”为题,结合其从业20余年的体会与感悟,分享了其眼中的植物园基础定位与功能实现方式,并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仙湖植物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万涛以“魅力东非——非洲特色植物基因组学研究”为题,结合基因组学研究技术对非洲植物资源及非洲植物重要代表类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展开分析,并探讨了历史气候变化对非洲植物的目标类群多样性的影响,及其表型演化的分子机制等。
 
据了解,本次学术交流活动立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为进一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为推动高质量绿色经济发展与全球生态标杆城市建设提供了参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