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7月21日媒体最早披露南京大学在今年的招生中,未录取与安徽招生组工作人员签订“预录取通知”的7名考生的消息已近10天了,在南京大学校园BBS小百合站上,关于上述话题的讨论依旧热烈。而近日,山东媒体披露的山东大学未录取一名与招生人员签订了“2011年预录取通知书”的考生的消息,进一步引起了媒体和公众对部分高校在招生中实行的“预录取”方式的讨论。
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了涉及“预录而未取”的部分考生家长,以及相关高校的招生人员。
以为“铁板钉钉”,却成“空头支票”
喻诗文是安徽省无为中学的物理教师,在此次无为中学“预录而未取”的6名理科考生中,有两名是他的学生,自己的女儿也在其列。
喻诗文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6名考生随后被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录取,“从最后录取的学校来看,这几所也还不错。”
不过他表示,女儿的专业不是很理想,她从小就喜欢生物,所以A志愿报的是南京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但最终录取的是同济大学的车辆工程专业。对于后者,女儿不是很喜欢。
“当时对于其它几个志愿的专业选择,没有认真考虑,没有上心。”喻诗文表示,填报B志愿,只是为了防止万一。“再说,如果A志愿就报同济的话,专业选择上应该会有一定的优先权,可以选到满意的专业。”
经过喻诗文的沟通,目前女儿的心里已经“平静一点”,不过,让他仍感不平的是,“当初拿到‘预录取通知’后,以为这是铁板钉钉的事了,亲戚朋友都知道了,女儿被南大录取了,结果是空欢喜一场,她心理上受到了伤害。”
据喻诗文回忆,6月28日,南京大学的招生老师预估了本校提档线为645分之后,当场就和考生签了协议,并保证录取到某一个专业或“保证录取某几个专业中的一个”。随后,又签发了盖有“南京大学普通本科招生办公室”公章以及招生老师签字的一份“预录取通知书”。
记者看到,今年南京大学的“预录取通知”载明:“鉴于您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中取得×××分(全省理科×××名)的优异成绩,且承诺在填报志愿时将南京大学作为本科第一批次的第一个志愿。经南京大学安徽招生组研究同意,并报南京大学普通本科招生办公室备案,同意预录取您为南京大学2011级本科生……”
据喻诗文介绍,该“预录取通知”分上下两联,一联给了考生,另一联被招生老师带回学校。“他们要求我们必须第一志愿填报南大,并且把网上的高考志愿表打印出来,复印一份,寄往南京大学,我们都按照学校的要求做了。”
7月15日,安徽高考一本院校投档线公布。南京大学在安徽的最低投档线为理科648分。这张预录取通知书到底有没有效?喻诗文和其他几个家长非常着急,先后拨打了招生老师翟意安、南京大学在安徽招生组组长张生以及南大招生办的电话,但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最终结果是,他们没被录取。
类似“预录而不取”的现象也发生在山东。今年高考,聊城的理科考生小王和小张(均为化名)都考了627分,超过山东省一本理科分数线60分。山东大学负责在聊城招生的王老师在小王和小张所在的中学做招生宣传时称,超过山东省一本理科分数线60分以上的考生均可与其签订预录取协议。
与南京大学今年发出的“预录取通知”相比,小王拿到的“山东大学2011年预录取通知书”内容要简单得多,只有一句话:“祝贺你在2011年普通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经研究,同意预录取你到第一学校志愿山东大学×××或×××专业(类)学习。”
该“预录取通知书”上也有签发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和山东大学招生办公室的公章。
小王的父亲告诉记者,除了这份“有签名、有公章”的“预录取通知书”,王老师还非常肯定地告诉考生,拿到“预录取通知书”后,“你就是我们的学生了”,“剩下的志愿随便填就行了”。
此后公布的山东大学在山东省的理科一本投档线是629分,没有认真填选随后几个志愿的小王后来被一所省外高校录取。
“我孩子的分数本来能上985、211高校的。”小王的父亲对此颇为无奈。
相比小王,小张要幸运一些。他在签订“预录取通知书”后,在填报志愿时只填了山东大学这一个志愿,结果在投档线公布后成为“死档”。在家长和其所在中学的协调争取下,小张最后被山东大学录取。
“他们中学的校长和教务处主任都和山东大学的招生老师说,‘如果你这样出尔反尔,今后还想不想再来我们学校招生?’”小张的父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