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千里 王晨绯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7-28 9:42:48
选择字号:
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
  
实·落实:车轮外胎的牙印已磨损殆尽
 
“陈进和我配合得很好,他的建园理念和思路很清晰,我比较擅长具体落实。”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党委书记李宏伟如是说。作为园区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他的工作事无巨细,包括挑选螺丝扣的长度、计算插座安放的高度等。
 
至今为止,李宏伟还有点舍不得他在园区建设初期时买的那辆电瓶车。这辆白色坐骑,陪伴他在园区建设的日日夜夜,车轮外胎的牙印已磨损殆尽,就像内胎一样光滑。园外园、百花园、棕榈园二区建设时,他常常带着草帽,骑着电瓶车穿梭于各园之间巡察。员工们远远看到一个骑着白色电瓶车,戴着草帽的人就知道党委书记来了。
 
按照5A景区评建的要求,景区内必须设有残障通道。园外园水池路石设计可谓别具匠心。石头被设计成下窄上宽的形状,既保证了下面可以过水顺利,又保障了残障人士可以无障碍过车。
 
百花园的“百”是多数的意思,陈进的创意是:第一,要做到天女散花,花开随意、自然;第二,要做到花开不谢,即园里一年四季,都要保证至少有一百种以上的花开放;第三,要做到层林尽染;第四,要让建成的园区成为缤纷世界。
 
按照这一创意,园林部工作人员将168棵孤植树编好号码,在设计好的图纸上电脑随机插放,然后落到实际。花卉的选择也经过多次讨论,甚至精细到计算植物的开花期,开花状态。
 
“我们选了8种孤植树,春夏秋冬都能让游客看到花,春有攀枝花、夏有凤凰木和盾柱木、秋有玫瑰钟花木和仪花、冬有火焰花和千果榄仁。”园林部副主任胡建湘如数家珍。
 
从园外园通往百花园的大桥一路过来,各色花朵异彩纷呈,而漫步在百花园的荷花湖周围,小鸟蕉和蝎尾蕉交错,又形成层林尽染的美丽景色。
 
“百花园最得意、最成功的是,不管下多大的雨,任何一个塘的水都不会漫出来。”每每爬上百花园的小山坡,邓继武心里都美滋滋的。“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主任陈进曾站在坡上,问我这样每日每夜的工作快乐吗,我说,以后我的孙子来转百花园,也能提我的名字了。”
 
百花园一共有8个水池,第一个池子与第二个池子间有一定的高差,第一个池子水多了就会往第二个池子漫,依次类推。“我们用水泵把最后一个池子的水抽上来,中间池子水的流动就不用水泵,利用‘木桶理论’,留出50公分的缺口就行。整个循环保持了‘流水不腐’。”对百花园的水景系统,李宏伟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百花园的湖面采用“玻璃桥”。主要功能是玻璃和水连在一起,既是有机的整体,又能解决通道问题,透过“玻璃桥”,可对桥下的水体和水生植物看得一清二楚。
 
“做玻璃桥,要用特制的防滑和钢化玻璃,我们用了两层玻璃,无论人在上面怎么跳,也不会将玻璃跳碎。”李宏伟自我爆料:个头不高的他,年轻时在学校打排球和篮球可以起跳75~90公分,“我们采用的横梁是10公分,从任何一个角度和方向看,就像一个玻璃浮在水上。玻璃桥边种上水杉、水松,到冬季叶片变黄,一片金黄色,这里漫步别有诗情画意。”
 
李智碧是后勤服务中心葫芦岛电站的站长,参加工作30多年来,他一直和葫芦岛的水电打交道。园区的水电建设由昆明设计院出图纸,由于对葫芦岛地形的熟悉,对各园区、部门需求的了解、丰富的水电建设实战经验,李智碧提出很多设计院没有考虑到的修改意见。电缆最贵的一米680元,最便宜的也要100元一米,为了节省开支,李智碧将大大小小的电缆计算出供电能力,为园区省下4000多米电缆。
 
实·务实:难道你的腿就是铁打的?
 
“胡老师主抓专类园建设,很实干,也这样要求我们。关键的东西必须是亲手做,不让别的工人做。”园林部的杨婷婷这样评价胡建湘。
 
百花园里的凤尾竹迷宫是孙先生的精心设计。胡建湘带领杨婷婷、普华琼和尤海峰,采用了网格法,在实地上放线为栽树准备。迷宫占地面积10亩,她们整整放线10天。第10天工程结束,尤海峰不由得拿胡建湘开涮:“胡老师,难道你的腿就是铁打的,一点也不会疼吗?我是脚也疼,腿也疼,睡也睡不好,一直忍着,今天总算干完了活,可以对你发一发牢骚。”
 
百花园要种黄栀子,陶国达带人去50公里外的悠乐山,寻找了几棵合适种植的黄栀子,回到园内已经是夜里九点,“他打电话给我后,让我领几个工人到园里,把皮卡车、农用车的车灯都打开作为照明,连夜将树种下去。”胡建湘被陶国达老师的精神感动。
 
“园林部前几年就准备了植物,真正做到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园林建设。”胡建湘流露出些许自豪,“浅根性植物坑可以挖的浅一些,比如灌木花卉扶桑花、金凤花、鸡蛋花,插条就可以存活。而玫瑰钟花树有着很深的主根,就需要挖深坑。”移植过程中,园林部的员工们都会对不同植物的特点“挖坑”。
 
“铁打”的精神加上对植物的了解,园林部种下的树达到98%的存活率。
 
付国禄是园里的退休职工。2008年被返聘到园区建设管理处参与工地现场管理。参与管理的两年多,每天来来回回走了不知多少路,总共穿破了六双鞋子。他的同事穿的翻毛皮鞋,也最多三个月就要更换一双。这段小插曲在园内一时广为流传。
 
“园内所有的厕所建下来,花费不到100万元。参观植物园的人说我们的厕所像宫殿。”但秦秀英刚接到改建厕所的任务时觉得很头疼,“我以前没看过其他地方的厕所,做出来就是‘勐仑水平’。我主动申请和他们一起去考察,后来加塞参加园里组织的到其他5A景区的考察,每看完一个地方,我们都总结一次。”
 
考察的最后一天,陈进总结了几点:园外园的厕所已达到4星标准,我们在里面再建一个规模这样大的厕所,南药园和棕榈园外型还可以,里面以前是旱厕,改成水冲式的就行。奇花异卉园的是连冲式的,需要改成植物园第二个比较漂亮的厕所。
 
秦秀英坦言,为设计厕所的门窗费尽了心思。陈进提了个建议,让她茅塞顿开:不用设立门窗,只要有足够的高度和适当的遮挡就行。这么好的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经费也减少了,透气也好,光照也好。
 
植物园副主任李庆军说:“现在植物园的每个厕所里,都备有卫生纸和洗手液,只要没有了,园林管理人员就马上补上。”
 
“让自己的工程队伍做,百花园900多万元就做了下来,而且做得很好,如果承包给外面人做,2000万元也没人愿意接。这样下来,植物园既节省了大量经费,又锻炼了自己的人才队伍。”邓继武深有体会。
 
笃·笃行:85岁的老人都感到吃惊
 
棕榈园二区建设,,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孙筱祥教授只给了一张效果图,多少有点武断地明言:即使给了一张图纸,你们也很难照葫芦画瓢地建起来。园区建设部门的同志们根据建百花园的经验,摸索着将效果图设计成规划图,并付诸实施。
 
园内每个亭子的名字都充满诗情画意,有相应的说法和植物配置:“槟榔榭”的周围都是槟榔树,引进的是红杆槟榔;“露兜坊”在水体的周围种了很多露兜树,因为露兜树是西双版纳沧海桑田的见证之一;“听雨阁”的周围种了很多大叶片棕榈植物,配合雨林多雨的特色,让人在阁中聆听雨打芭蕉的美妙。棕榈园内有的亭子上面铺着像茅草一样的植物,都是用棕榈的叶子做成。
 
棕榈园二期建设,最大的困难就是“南熏轩”的瀑布。
 
通过研究世界上百种园林瀑布的照片和图片,团队发现园林的瀑布万变不离其宗,无非就是三种类型:落水瀑布、滚水瀑布、叠水瀑布。“我们园内将这三种类型的瀑布都布置在内,许多人看过我们棕榈园的瀑布,都感慨科学家做事就是和别人不一样。”李宏伟颇有些自豪。
 
“领导派我去考察昆明的‘荷塘月色’、莲花池公园的假山石瀑布。他们做的假山石,虽然很大但不真切。”为了保证建成效果贴近自然,版纳植物园主任陈进要求采用真石来堆。负责实施建设瀑布的秦秀英不辞辛劳,专门到勐腊周边的寨子以及大渡岗蹲了两天,拉回将近30车的石头。
 
“对这样大规模的园林景观建设,大多数人都没经验,员工们不懂,我这当主任的也不太懂,但是别无他法,只能想办法自己干。我想到以前园里邀请雕塑家进行蔡希陶先生园林雕塑创作时,有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就是先出泥稿。受到启发,我想我们也可以先搞泥稿,然后把石头编好号,慢慢建。”陈进给秦秀英出主意。
 
秦秀英的专业是园林设计,以前做过一些泥稿手工。最初她做了一个1:100的模型,由于选的石头太碎,水冲的效果不理想,又重新做第二次泥稿。泥稿成型后,陈进拿着水管从不同角度冲水,让大家看效果,随时调整石片。经过几次调整达到最满意的效果,秦秀英开始从不同角度拍照并且编号。
 
“为了节省经费,我们用的是园里的吊车。”秦秀英觉得,能给“家里”省点就省点。因为瀑布是在沼泽地上建起来的,吊车的行驶非常困难,只能垫着木板一点点往前移动。并且要将位置计算好,将石头精准地往下吊。让人感到鼓舞的是,陈进和李宏伟一直在现场陪着大家从早到晚。
 
“你们在游览时是否发现,瀑布湖的一边是波光粼粼,一边是水平如镜?”李宏伟道出奥秘:原来通过计算瀑布的高度是6.8米,冲下来形成的波浪高度不会超过18公分。浮桥的横梁高是20公分,波浪到不了湖的另一半区域,所以就形成了奇特的景色。
 
棕榈园二区于2007年4月1日开工,2007年10月30日竣工。建成后的棕榈园的面积达107亩,收集棕榈植物458种。2009年孙筱祥再次来园,看到建成后的棕榈园,不由得感叹:“你们坚韧和执著的精神,确实让我这个85岁的老人都感到吃惊:你们做好的工程和效果图基本一致呀!”
 
笃·笃专:“3秒、30秒、3分钟”
 
2010年,由于在环境教育上出色的工作,陈进荣获“全国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早在1989年,年轻的陈进就和李庆军聊天说:“我们是不是要搞个导游?要科普导游,和别的园林导游不一样。”说干就干,他们在蔡公村,依兰香树前挂一个牌子“科普导游办公室”。
 
“我和陈进带着最初的两位导游——方亚萍、戴云集在园里走了一圈,陈进讲一些,我也讲一些,希望他们根据我们的讲解,写出科普导游词。”李庆军记忆犹新。
 
2001年10月,版纳植物园成立科普旅游部,分为科普教育、安全保卫、票务、环境卫生、导游五个组,赵越宁任部长。“当时就一个中巴车,四边通风,声音轰响。接着就买了2辆电瓶车,一直增加到现在的45辆电瓶车。”赵越宁回忆当时的情景。
 
“这几年我们一直围着科普教育来做。比如我们会讲解,绞杀榕是怎么从小种子到两片芽,再到绞死的现象。导游们编了一个个有趣味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游客对我们导游的满意程度比较高,认为她们的讲解很有科学的内涵。”
 
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赵越宁发现,导游对植物的介绍和讲解不够严谨。一位导游在对游客讲解槟榔树时说:“植物园的槟榔一共有三种,有真槟榔、假槟榔、山药槟榔。”赵越宁当时听了觉得既蹊跷又纳闷:难道真的是这样吗?他找了相关的专家咨询,发现导游信口开河、以讹传讹的错误,及时对她们进行了业务培训和纠正,“一直到现在,我还听见版纳植物园以外的个别导游在犯这个低级错误。”对此,赵越宁多少有些遗憾,哭笑不得。
 
每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陈进都会为第一拨客人进行科普讲解。每年旅游黄金周导游不够时,植物园的研究生经过培训,也会从事导游工作。
 
王西敏是科普旅游部的新成员,他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获得了环境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后,一度在国际环保组织任职,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主动应聘来到版纳植物园工作,担任环境教育组的代组长。
 
“这里的舞台太大了,我没有动物学和植物学背景,我特别愿意和博士生、硕士生交流,向他们学习。”王西敏难掩兴奋之情。
 
在这里不到一年时间,王西敏已经举办了观鸟节、兰花摄影展、冬令营、夏令营等科普活动。冬令营和夏令营知名度已经在外,很多小朋友专门从全国各地来参加。
 
经常有中小学生的家长特地打长途电话过来,希望能带自己的孩子参加王西敏主办的夜游植物园的活动,“我们每周三只要是天晴,就会举办夜游植物园的活动,我免费为他们讲解,带着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一起夜游植物园,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其实,王西敏每天晚上都会在植物园散步,哪怕只有一位客人希望听他讲解,他随时都会耐心地带游客一边游览园林,一边进行环境教育。
 
“我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科普上了,设计了很多孩子们的游戏。好的科普活动是可以反复做的,我们设计了很多这样的活动,比如压花。”王西敏的到来为科普旅游部注入了新的活力。
 
李庆军上任后主抓科普旅游,按照5A景区的标准,对园林里的标识和标牌进行了统一规范。王西敏把他在美国学到的“3秒、30秒、3分钟”的概念介绍给大家。标识标牌设计的时候,需要为不同的人群设计不同的文字说明。人们看标牌的时间大致分为三种:粗略扫一眼的只需3秒,有一些人会花30秒看文字,还有一些人希望了解更多的如某一种植物的知识,那大约就得花费3分钟。目前科普旅游部已经针对榕树和榕小蜂的标牌作了尝试。
 
王西敏介绍:“我们还在尝试设计一套比较复杂的科普展板,能够看、触、摸,如果做出来,我们的标识标牌会走在前列。”
 
目前,李庆军正在积极筹划,准备将发表的一系列文章拍摄成科普短片,还要开发一些科普展品和纪念品,比如和雨林特有植物有关的情侣衫,并在商标上配有科普说明。
 
《科学时报》 (2011-07-28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