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尤小立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6-21 9:15:48
选择字号:
评论:从清华疑似“福利分房”说起
 
□尤小立
 
最近几天,关于清华大学的疑似“福利分房”一事,引起多方关注。笔者不是经济学者,于国家的房地产政策也多模糊不解。但以个人的感觉,清华的这个政策,肯定不会引起教师,特别是“青椒”(指青年老师——编者注)的反对。毕竟以“青椒”们现有的工资,要在若干年内圆“住房梦”,是不可能的。这就是目下中国青年人的现状,也是大学面临的困境之一。
 
自从被媒体描述成“高收入阶层”之后,连税务局都盯上了大学教师。“交粮纳税”成了常态,这更让人确信,“高收入阶层”的描述实在不冤枉大学教师。但其实,在大学里面,贫富差距的悬殊程度一点不比社会上差,或可说是有过之无不及。
 
大学里的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有多种情况,其中当科技公司董事长或经理的,到处讲学的,定期拿纵向和横向项目的,属于上层;偶尔拿项目,偶尔讲学的,是属于中层;还有一部分人,看似没有高职称,属于下层,实际收入也不见得低,比如炒股的,炒房的,出租店铺和房屋的。但这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并不能代表大学中未富起来的大多数。
 
记得大约是上个月,上海的《文汇报》曾辟出版面作了一个“青椒”系列专题,让大学中的“青椒”谈自己在大学中的任教经历和感受。大部分“青椒”都谈到“安居”问题。靠工资买不起房,靠个人努力,希望不大,这既是一个基本现实,也是一个真实感受。
 
为了现实计,有人想出办法,从事“第二职业”。其实,两份工作看似有主次,有职业和业余之分,但一般来说,正式职业这一块并没有多少压力可言,业余的兼职反而会“僭越”其职,成了投入精力偏多的工作。这种倒挂,已经让大学中正常教学的形式远大于内容。
 
为了感受计,有人会情不自禁地攀龙附凤,抛弃原有的抱负和理想,彻底地现实化。或梦想着先“生存”,先满足现实需求,比如先通过曲线的方式评上正高职称,获得相对自由后,再全身心投入到理想的学术工作中。但其实,下到海里再重新上岸,能找回原来岸上的感觉并不容易。
 
无论是上面哪一种考虑,都是一个词:现实。经过对当代中国历史的反思,我们都知道没有现实基础的理想是靠不住的。所以,提供物质基础是当下大学不可能不考虑的问题。但这不是造成大学中贫富不均唯一的原因。因为与此相关的,还有资源的不合理分配,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的寻租等等。而最大的问题是,用学术以外方式可以屡屡得到利益,这最容易污染人的心灵,且最容易给人树立反面的“成功典范”。
 
一旦“现实”成为关键词,一切的现实行为都会变得合理,并且在不合理的体制、不合理的方式、不合理的规范下被包装、掩饰得合理化。清华的疑似“福利分房”、“福利建房”不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变得合理了吗?
 
其实,在“现实”的合理之下,大学的固有本质已经发生畸变。因为存在过多的现实因素,大学不再具备理想性,但没有人会承认这种畸变。理想变得与现实没有区别,或理想干脆等同于现实,理想必成招牌。这也是当下人们目睹的反差极大的现象——所有的口号都仿佛充满了理想,做起来却是十足的现实主义——出现的原因。
 
裂变之下,最痛苦的是两类人:一类是有学术理想和富于思想的老师,他们会感觉大学不再是他们的诗意的栖居地。因为大学的现实太过复杂了。没有纯净,思想也就没有映衬;没有童心,学术也就缺少依托。另一类是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怀揣着青年人的理想走入梦寐以求的知识殿堂,却发现他们的能力不足于应付大学的现实和校园的人际关系。于是,有些学生会沉浸在怀旧之中,有些会自我封闭,与网络和游戏为伴,实际是为了逃避大学的现实性。另一些则从一开始就去“适应”,直到“适应”得令我们这些还算单纯的老师感到伤心。
 
以上由“安居”引出了这么多的感想,可见“安居”这一条对当下中国大学是多么重要。清华大学的疑似“福利分房”或“福利建房”让校外之人感觉不满时,也让清华本身感觉委屈。这一中国特色的“现实”说明,现实的“合理性”有时候是需要改变的。
 
《科学时报》 (2011-06-21 B1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