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一泓 来源:《科学新闻》 发布时间:2011-6-15 17:46:14
选择字号:
《科学新闻》:食品添加剂被“妖魔化”
 
2011年5月初,北京市卫生局要求,5月底前,北京餐饮单位必须公示其自制火锅底料、自制饮料和自制调味料中用到的食品添加剂名称。
 
在很多食品安全事件中,食品添加剂与非法添加物被混为一谈,食品添加剂成了“替罪羊”。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在传播过程中被误导、歪曲、发酵了,食品添加剂正遭遇“妖魔化”。
 
近来,食品安全领域事故不断,因其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每一起事件都备受关注,三聚氰胺、苏丹红、柠檬黄等化学名词也因此变得家喻户晓。
 
在很多媒体和公众看来,食品添加剂似乎成为近期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并对食品添加剂恐惧甚深,甚至不约而同地感叹道:“还有什么可以吃?”
 
在国家层面,国务院于4月21日下发《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下称《通知》),表示将严打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并对非法食品添加剂开展全面布控,今年年底前,卫生部门也将制定并公布食品复配添加剂通用安全标准和食品添加剂标识标准。
 
一时间,人们因“剂”废食,谈“剂”色变。食品添加剂,正遭遇一场空前的全面围剿。
 
但是,在公众对食品添加剂如此恐惧和排斥的背后,真相到底是什么?“食品添加剂”为何被等同为“非食用物质”?谁又是这背后推波助澜的帮凶?
 
不白之冤
 
食品添加剂真是如此可怕的毒品,以至于沦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不!“食品添加剂被诬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食品添加剂专家孙宝国在4月27日举行的第40期广东科技论坛上说。
 
“食品添加剂在很多情况下承受了‘不白之冤’,事实上,食品添加剂本身没有‘罪’,问题出在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人身上。”孙宝国说。
 
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是两个概念,而很多人却混为一谈。“添加剂并不等于食品添加剂,添加剂有很多类型。”如,“人人谈之色变的三聚氰胺也是添加剂,但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混凝土的添加剂,也是塑料的添加剂,还是涂料的添加剂。”
 
其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的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在合理范围内按比例使用合法食品添加剂,不但不影响人体健康,反而可以确保食品安全。
 
“没有食品添加剂恰恰也不可能有食品安全,”孙宝国说。“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食品添加剂本身带来的,而是使用它的人。”
 
迄今为止,中国有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都不是食品添加剂造成的。很多食品安全问题属于违规添加非法添加物,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等;或是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如染色馒头事件,柠檬黄本身是食品添加剂,但不允许在馒头中使用。
 
“在很多食品安全事件当中,食品添加剂都是“替罪羊”,迁怒于食品添加剂解决不了食品安全问题。”孙宝国说。
 
同时,孙宝国认为中国食品安全的总体形势是乐观的。“说中国食品安全状况好,因为我们有很多数据。比如前两天炒得比较厉害的‘瘦肉精’,今年头一季度检测合格率比2001年提高了30%。我们出口日本的食品抽检合格率也居世界第一。”孙宝国说。“目前中国食品安全安全性是好的,但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感很差。”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勇也认为:“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的身体健康,人人关心,‘燃点’很低。但是应当看到,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总体上是有保障的,这样讲绝不是掩盖矛盾、粉饰太平。食品安全事件虽时有发生,但与庞大的食品及生产经营者规模相比,所占比例很小,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很多人希望没有食品添加剂,我也希望没有,但不添加是不行的。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孙宝国感叹道。
 
误解溯源
 
食品安全领域的确存在不少问题,新闻媒体、互联网也多有报道和反映。
 
“总体来看,这些报道可以分为两类,一些是客观反映存在的问题,如瘦肉精、染色馒头等;还有的则是夸大其辞或没有事实依据,如对圣元奶粉、皮革奶、牛肉膏等问题的报道,最后经核查属夸大或不实。”张勇分析道。
 
“这样的一些报道短时期内集中出现,容易产生放大效应,群众看了以后往往都会信以为真,焦虑担忧,也自然会有‘还有什么敢吃的’的想法。”
 
孙宝国也认为媒体报道误导了食品安全问题,“我个人认为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在传播过程中被误导、歪曲、发酵了。”
 
比如,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剂,但是很多媒体的报道却是:三鹿婴儿配方奶粉丑闻的元凶就是食品添加剂。再如,牛肉膏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却被个别媒体渲染为:牛肉膏合法化比食品安全问题更可怕。类似的报道极具误导性,很容易造成民众恐慌。
 
还有一些报道则“造谣生事,乃至是鬼话连篇。”孙宝国愤慨地说。他以今年的可燃面事件举例。2月下旬,有人在微博上热传“面条掺胶后可燃,吃面等于吃塑料袋”,不少网友大感恐慌。
 
“我首先想说的是无知!因为面条是可以燃烧的,我们随便找面包、大米点燃都是可以燃烧的,因为这些食物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多糖类,很容易着火。如果不着火才是大问题,不着火是绝对不能吃的。”他分析说。
 
不过,对于媒体“妖魔化”食品添加剂一说,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的朱晓民持不同见解:“关于这类问题我始终觉得首先不是一个宣传、报道的问题,而是政府不作为的问题,是有法不依的问题。很简单的一个例子,美国食品添加剂比我们还多,为什么公众并不恐慌,也没有什么妖魔化的问题,原因在于人家有真正的法制保障。媒介的一个现实的作用应该是监督政府真正作为,保障食品以及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生产和使用。”
 
的确,食品添加剂被“妖魔化”,真正的源头还是食品行业的自律缺失以及国家法律监管的不严。若是生产者本身足够自律、监管法律足够健全,由非法添加剂产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根本不会发生。
 
解决之道
 
“中国食品安全最大的问题是食品安全造成的公众严重恐慌。大家觉得食品安全就是‘雷’,什么时候爆炸都没有底。”孙宝国说。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这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之道。
 
孙宝国建议:“有一些专家遇到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如果明白就讲一下,不明白就不要讲,讲错了就会加剧老百姓的心理恐慌,责任就大了。”
 
总而言之,孙宝国把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出路概括为:当务之急是增强全民道德素养、科学素质和法律意识,使“谣言止于智者”;同时,全社会都要理性对待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没有零风险,但老百姓也不能零容忍。
 
此外,公众也要转变消费观念,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馒头没有那么白的,也没有那么黄,猪肉也没有那么瘦,鸭蛋没有那么红,但很多消费者都有这方面的需求,所以不法分子就加色、加瘦、加红了。”孙宝国说。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对症下药,食品安全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我们打击食品添加剂是没有用的,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监管是必要的,但我们不可能抛弃食品添加剂。”他总结道。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