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洁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4-19 8:54:31
选择字号:
【科学时报】周大地:积极发展核电是中国战略选择
 
“最近国务院暂缓审批核电站项目,是不是国家在未来20年里会减缓核电发展?”4月15日,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113场报告会上,一名中科院研究生向报告人、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周大地长期从事能源战略和政策研究,他在当天的论坛上作题为《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演讲。
 
简单放弃核电有点傻
 
提问的这名研究生的专业与核能有关,他的一些同学也在核电站工作。他很关心福岛核电站事故后,中国政府会不会“动真格”。他还提到德国有停掉所有反应堆的计划。
 
“我个人认为,中国如果简单地跟着西方放弃核电,那是有点傻。而实际上,西方绝大多数国家并没有放弃核电。”周大地回应。
 
周大地认为,像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其能源消费总量这几年逐年下降,后工业化过程基本完成,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原有能源结构的优化。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样增加能源供应量。中国2000~2008年能源消费增长速度达到8.9%,近两年有所降低,但平均也达到8%左右,远高于世界同期不到2%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中国目前在能源开采中存在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
 
“我们现在不像德国——已经吃饱了,下一步考虑到底吃点高纤维植物还是其他食物的问题。我们要在有限的条件下,尽量不要太多地增加能源供应,同时在增加过程中,尽量增加安全、高效、清洁的能源。”
 
周大地还介绍了目前核电在各国发电量中所占的比例:法国是80%左右,欧洲大多数国家是30%~50%,美国是20%,加拿大拥有丰富的油气水资源,核电还占12.5%。“说明核电迄今为止,还是可靠、经济的。”
 
福岛事故:核电“吃一堑”
 
对于日本福岛发生的核事故,周大地坦言,这让自己“一个星期都没有好好睡觉”。
 
“福岛核事故对全世界核电发展将产生重大负面影响,我国核电发展规划可能有所调整。核电专家一再强调它是科学的,但老百姓也害怕,至少希望离核电站远一点,这是事实。”
 
但周大地估计,福岛核事故的直接损失可能有限,“四座核电站的报废不是由于核事故,而是由于地震”。以切尔诺贝利事故为例,虽然很多报道说有35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影响,但实际情况如何呢?联合国、世卫组织等发布的报告表明:核事故的直接死亡人数大约为50人,最终可能导致约4000人死于核辐射相关疾病。
 
这个数字是20年跟踪调查的统计结果。
 
“而我们的煤矿生产目前一年死亡就约5000人,最多的时候,全国一年要死1万多名矿工!”
 
相对于有限的直接损失,周大地指出,福岛核事故的间接影响难以估计。比如日本的蔬菜就没有国家敢进口了。“这种间接性影响可能是非常巨大的,比如社会性的动乱。所以,间接的影响还取决于科学认识和管理水平。”
 
他认为,对于福岛核电站事故,要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从生命、健康、财产、社会、精神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评价。而这次事故必然推动核电总结经验,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比如此次暴露出来日本核电站的应急体制存在缺陷。
 
“科学的态度特别重要。不能说看出了一次事故,我们就不干了。那不能干的事就太多了,煤矿、石油、天然气等所有能源生产都会有负面影响,看怎么对待。”
 
“吃一堑,长一智,我个人对核电的看法还是乐观的。”周大地说。
 
积极发展核电是战略选择
 
周大地强调,积极发展核电是中国能源的长期重大战略选择。他说,核电的规模取决于资源的可控性和安全可靠的核电技术应用。经过国产和进口并举,铀资源不会构成对中国核能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而核电的安全性和洁净性可以保证,按照压水堆—快堆—聚变堆“三部曲”的基本路线图,核电可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周大地说,中国核电近期可达到年增1200万千瓦、中期可达到年增2000万千瓦的建设规模。中国核电2020年有望达到7000万~8000万千瓦的规模,2030年达到2亿千瓦,2050年达到4亿千瓦以上。届时,可提供全国15%以上的一次能源。
 
除积极发展核电外,周大地阐释的中国能源战略还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强化“节能优先,总量控制”战略;二是煤炭的科学开发、洁净高效利用和战略地位调整,2050年有望减至40%甚至35%以下;三是要把天然气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尽可能增大其比重;四是积极、加快、有序发展水电,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非水可再生能源。
 
《科学时报》 (2011-04-19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