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3-14 9:25:51
选择字号:
【科学时报】日本地震不是“2012”发端
 
3月11日13时46分的日本海海沟地震及其海啸,引起全人类高度关注。许多人在问地震学家:地球怎么了?甚至有人会问:这是不是一度预言的“2012世界末日”的开端?
 
“如果有人再问我在想什么?我会告诉他,我的大脑一片空白,脑子已经转不动了,不知道该说什么了……”3月12日上午,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一位研究人员对《科学时报》记者说。
 
其实,自3月10日云南盈江发生地震后,他们就已开始昼夜无眠。云南盈江的地震,对于经历过汶川地震的很多中国人或许很难给予更多关注。但对于地震学家或者地震系统的工作人员来说,中级地震也丝毫不能懈怠。任何一次破坏性地震,他们都必须快速给政府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以便开展救援。研究所在盈江地震发生之后,就立刻启动了紧急应对机制。3月11日凌晨之前,刚刚完成3份关于盈江地震的分析报告上报中国地震局。
 
然而他们还没有喘过气来,日本就发生了巨震。对于这次发生在本土外的地震,人们不由自主地期待地震研究人员给些分析或说法。他们也正在对此作准备。当3月12日上午记者赶到研究所时,他们正在紧急会商,如何给上级部门或社会公众提供关于日本地震的分析报告。
 
他们必须完成哪些工作?
 
地震发生后,最重要的是救灾。对地震学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为救灾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地震台网的监测数据,并据此反演出能够说明地震发生时间、地点、规模、破裂性质的地震基本参数、地震震源机制和地震破裂过程等。
 
同时,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和地震资料,对地震可能的破坏情况给出快速评估,尤其对经济损失作出初步判断。因为政府部门需要根据这些报告作救援决策,如派出多少人的救援队伍、派出什么样的救援专家,都需要抢时间。同样令人关注的还有,地震发展的趋势如何,是否有余震,若有,概率是多少、规模有多大……
 
研究所年近八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在这样的时刻仍然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凡与震情有关的会商总是随请随到。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会议室与同事们一起吃着盒饭。
 
许绍燮告诉记者,作为地震工作者,在看到了这次的数据后,第一反应就是调出该地区的历史地震资料,对比同一地区发生的地震有何不同,并试图找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历史地震之间的结构、深度、间隔时间等等。如这次日本在3月9日已有7.2级的前震,而以往在日本地震带,7级地震常见,但一般在7级之后,很少见到更大的地震,可这次出现了不同情况,7.2级与9.0级发生了直接的因果关系。是例外还是具有普遍性,没人能给予回答。
 
关于地震,目前国家所强调的是:在最短时间内,作出趋势分析。
 
至于这次日本地震是不是2012“魔咒”的发端,则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所长助理张东宁说,地球形成45亿年来,像形成青藏高原这样影响全球构造格局的大规模地质构造活动,演变过程通常以百万年尺度计量。而印尼9.0级地震、智利8.8级地震以及这次日本9.0级地震,其破裂尺度为几百公里尺度,影响范围仅仅在一个或数个国家,并没有造成全球性毁灭灾害。根据长期的观测和地球科学研究结果看,由地球内部原因造成的全球性构造演化在时间尺度上非常缓慢。截至目前,尚未发现有什么动力机制会在年尺度时间范围内造成突发性的“2012式”的全球灾害。
 
与此同时,我国地震学家通过媒体报道的各种现象,引发了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倪四道认为,日本这次地震发生在海沟,对于地震震级的确定造成一定难度:在数据上多次修订,且前后数据差距很大。如日本和美国,最初定级都为7.9级,而后修订为8.4级和8.8级,到最终确定为9.0级,这个跨度很大。说明地震学在快速定级方面有待完善,若能够快速判定地震波及范围,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相关地区的人员伤亡和部分经济损失。目前的余震从300公里、400公里扩散到了600公里处,对于预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科学时报》 (2011-3-14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