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群芳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2-17 9:11:30
选择字号:
美星尘号探测器拍得坦普尔1号彗星照片
有助了解行星形成,规避太空危险

 
由星尘号探测器在之前拍摄的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
 
(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Cornell)
 
情人节这天对于Steve Chesley来说无疑具有双倍的浪漫。这位美国宇航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行星科学家不但在这一天向他的女朋友——火奴鲁鲁夏威夷大学的天文学家Jana Pittichova——求婚,而且他所供职的科研团队还在这一天成功策划了NASA的星尘号探测器与坦普尔1号彗星的太空约会。通过对这颗仅仅距离181公里的天体进行变焦摄影,星尘号探测器共获得了122张图像,其中包括72张高分辨率照片。
 
“每件事都干得很漂亮!”项目首席科学家、康奈尔大学的Joseph Veverka这样说道,“这是我们第一次有机会学习彗星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方式。”
 
据NASA电视台报道,美国东部时间14日23时41分(北京时间15日12时41分),在距离地球约3.38亿公里的太空中,星尘号探测器实现了与坦普尔1号彗星的“亲密”接触。在“亲密”接触前,星尘号每隔6秒为坦普尔1号彗星拍摄一次并陆续将照片传回地球。
 
坦普尔1号彗星是一团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6千米大小的冰块,每5年半围绕太阳运行一周。NASA的另一项彗星飞越计划——深度撞击号探测器于2005年7月首次给了它一个特写。深度撞击号探测器还顺便向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发射了一枚370千克的撞击器,此举旨在研究其构成组分。
 
坦普尔1号彗星如今已经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运行轨迹,因此科学家们急于想要知道其冰冻表面的哪个部分已经被太阳的“热情”所“感化”。他们的目标是更好地了解彗星的演化。
 
Veverka指出:“我们知道一颗彗核上的一些区域最近一定发生了变化,例如表面气穴的喷发,而其他部分则相对未受干扰。”但是他强调,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尚未确切搞清到底哪些区域是年轻的,哪些区域是古老的。他们同时还想知道这些变化到底在何时发生,以及究竟有多快。科学家们希望通过将星尘号探测器拍摄的坦普尔1号彗星图像与5年半前由深度撞击号探测器拍摄的图像进行对比,从而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彗星是太阳系非常早期的冰冻残骸。它们可能为我们新生的地球家园携带了大量的水。与此同时,它们也构成了一种威胁:对地球的撞击将能够抹去一座座城市甚至整个大陆。详细研究彗星的属性将有助于天文学家了解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形成过程,并告诉科学家如何偏转来自太空中的危险天体。
 
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JPL的项目主管Timothy Larson指出,星尘号项目的另一个潜在优势便是拍摄了由深度撞击项目形成的撞击坑的高分辨率图像。确定撞击坑的大小和深度将揭示彗星构成以及内部结构的更多信息。深度撞击号探测器自身是无法对撞击坑进行成像的,这是因为在撞击过程中,大量细微的粉状物质被抛向了太空中。
 
耗资3亿美元的星尘号探测器于12年前发射升空,其目标是另一颗彗星——荒野2号。从那时开始,它便在邻近的太阳系中展开了旋风般的旅行。星尘号探测器于2002年11月从一颗名为Annefrank的小行星旁飞过;在2004年1月2日采集了荒野2号彗星的尘埃微粒;并在2006年1月15日向地球投送了一个携带有这些珍贵样本的太空舱。星尘号探测器在2007年7月被分配了一个新的彗星任务,名为Stardust-NExT,即向坦普尔1号彗星进发。当这艘年老的探测器到达它的第二颗彗星时,它所飞过的路途也飙升到惊人的5673464575公里。
 
不幸的是,星尘号几乎已经耗尽了所有的燃料,因此我们不会再有机会看到这艘探测器远征另一颗彗星的壮举了。(群芳)
 
《科学时报》 (2011-2-17 A4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