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玲 贾鹤鹏 来源:《科学新闻》 发布时间:2010-8-3 11:39:28
选择字号:
《科学新闻》:大连漏油后续难题
 
尽管海上清污告一段落,但从应对原油泄漏到评估生态环境影响直到生态恢复,仍有诸多难题待解
 
尽管中石油在大连的输油管道发生爆炸泄漏事故已经过去10多天,前期的清污已经告一段落,但这一事故造成的影响远未结束,从应对原油泄漏到评估生态环境影响直到生态恢复,仍有诸多难题待解。
 
更有专家表示,从漏油事件的应对到环境评估中体现出的能力不足,折射出中国科研单位之间的隔阂和体制的缺陷。
 
原因待查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和公安部的通报,事故原因初步调查显示,含有强氧化剂的原油脱硫剂在暂停卸油后仍继续注入,造成输油管道内发生化学爆炸。
 
含硫量较高的原油不仅会影响原油的出油率,同时也会对原油的存储设备和加工设备产生腐蚀。脱硫剂的加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一状况。
 
但是,含有强氧化剂的脱硫剂也有其危险的一面,若不能精确控制脱硫剂的注入时间和速度等各种工艺参数,稍有不慎,便可能酿成事故。
 
目前,究竟是何原因造成了原油脱硫剂在卸油暂停后继续注入,还不得而知。但有石油科研人员表示,脱硫过程中对于原油管道中原油的流动状况的实时自动监测和快速反应,从而避免含有强氧化剂的原油脱硫剂的不当使用,当是企业亟需补上的一课。
 
环境与健康影响
 
清污不易,环境评估和恢复更难。
 
在大连输油管道爆炸进而引起原油泄漏之后,大连市政府紧急调集各方力量参与清污。不少媒体的报道称参与清污的渔民每天甚至可以赚到上万元。而为了清污的投入,据估计可能达到10亿元。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彭先芝告诉《科学新闻》,原油成分复杂,既包含各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如多环芳烃,也有很多活性程度高、相当不稳定的化合物。POPs不仅难以降解,还有致畸致癌作用。
 
大面积漏油既会引起急性伤害,比如导致野生动植物的死亡,也有POPs等对环境和健康造成长期的威胁。而了解各种原油化合物在环境中的长期变化和降解及其造成的环境影响,则相当困难。
 
在清污过程中,大部分渔民和农民工基本上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他们的身体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也没人能说得清。有专家建议说,需要对清污人员进行长期的健康监测。
 
清污挑战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于非告诉《科学新闻》,大连新港输油管线爆炸起火引发部分原油泄漏入海是中国海洋石油污染事件中最为严重的一次事故。对于大连市来说,原油清污的能力仅有200吨,而根据官方的统计数据,溢油达到了1500吨,远远超出了大连市的清污能力范围。
 
在突如其来的事故面前,由于经验和准备不足,清污伊始,主要依靠吸油毡吸油和其他几种相对原始的方式。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对于清理碎油,吸油毡是比较有效的方式,而对于原油刚刚泄漏所造成的海面厚层油污,吸油船是最为有效的工具,能够在短时间内回收大量的原油,应该用于原油清除的初始阶段。

1 2 下一页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