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晨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6-22 9:30:07
选择字号:
科学时报:问效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
 
科学研究离不开评估。科技管理工作同样离不开评估,科学基金经费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投入,对社会公众负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是应有之义。作为建国以来我国科技界第一次大规模评估活动,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能够向科技界和全国人民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科学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两位评估领导小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和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
 
从1986年到2010年,年度经费拨款从8000万元到超过80亿元——作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产物,经过25年的运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经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要资助渠道之一,也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整个科技界,科学基金享有广泛的赞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就指出,科学基金对于我国科技界的重要价值在于,通过引入以同行评议为核心的科学基金制,实现了科技资源配置的科学共同体主导,提高了科技资源配置的方向性、目的性和准确性。
 
当前,国家日益重视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估,强调政府绩效评价和管理,越来越注重社会监督和公共问责。科学基金作为国家财政对基础研究的重要投入,在财政部要求对公共科技经费投入进行绩效评估的大背景下,基金委主动提出:通过国际评估,来获得25年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的综合性、系统性的评价。这无疑是提高其自身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而且,回顾和总结科学基金走过的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所走过的历程。
 
绩效评估是科学基金发展的内在需求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在京举行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启动会。标志着我国参照国际经验,对科学基金设立以来首次进行的总体绩效评估,也是我国首次对财政科技经费资助与管理活动进行的大规模绩效国际评估正式进入实施。
 
张少春指出,基础研究以国家财政支持为主,因此加强基础研究的绩效考评,是实施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科学基金资助和管理绩效国际评估,既是对过去25年基金工作的系统总结和梳理,更是对今后如何更好发挥科学基金的作用,创新我国基础研究及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管理的重要举措。通过系统、全面地评估,可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科学基金的战略地位,提高管理水平,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应有的作用。
 
陈宜瑜说:“当前,我国基础研究正处于整体水平由量的扩展向质的跨越的重要转变阶段。今天的科学基金比以往规模更大、导向性更强,在我国创新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和影响更加重要和深远。在科学基金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的国际环境、新的机遇和挑战,科学基金开展绩效评估的内在需求日渐突出。”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国际评估的对象是科学基金的资助和管理活动,它不是针对具体项目的评估,而是对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活动的综合评价。具体内容是:以国际化的视角,从战略定位、资助绩效、管理绩效、社会影响等4个方面,对科学基金25年(1986~2010年)资助与管理活动绩效进行综合性、系统性评价。
 
“我们希望通过评估,能从历史的维度,全面总结科学基金的突出作用和成功经验;从发展的观点,重新审视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定位,客观评估科学基金管理运行的方向和前进速度,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科学基金制、永葆科学基金制的生机活力,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资助效益,全面提升驾驭和管理科学基金的能力。也要以国际化的视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向‘十二五’规划,客观评估科学基金的优势、不足和挑战,进一步明确发展和完善科学基金制的着力点,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资助效益。”
 
陈宜瑜同时强调:“我们也希望通过评估,不断深化政府部门、科技界、全社会对科学基金工作的认识和判断,让科学基金在未来更好地体现国家战略,推动科学基金未来发展;同时更好地落实科学基金的战略定位,反映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第一桶金’、‘第一个馒头’的基础作用。”
 
张少春也指出,通过国际评估的组织实施和科技界的大面积广泛参与,可以对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单位树立绩效理念,引导我国科技评估活动,提升科技经费管理绩效;还可以向公众展示国家支持科学研究的成果,提高公众对科学研究的关注与支持,有效促进我国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建立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评估模式
 
“不过,基础研究的不确定性、风险性和成果的滞后性也对绩效考评工作提出了挑战,如基础研究的目标具有弹性、难以精确衡量,基础研究成果的评价主要是社会评价,但社会评价指标尚不成熟。”张少春说。
 
因此,张少春对本次评估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在设计考评指标时,要正确处理效率和效果的关系(效率的重点在于计算成本,效果的重点在于考虑投资是否值得),避免短期的、有误导性的指标;二是在组织专家评议的过程中,应当有清晰明确的指导思想,参加评估的专家必须综合考虑其学术性和独立性;三是不论是在绩效评估指标设计中,还是在绩效考评过程中,都要注重与人力资源相关的目标,如对科研人才的发现、培养作用等;四是注重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结合,主要是25年来,科技体制和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评估方案的设计上要考虑这一因素;五是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不能简单照搬国际方法,同时,要注意加强与国际专家的沟通与协调,让国际专家充分了解我国的实际情况,使所提意见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为建立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评估模式,评估工作小组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准备,展开了大规模的国际调研和国内专题研讨。先后派团出访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科学基金组织,全面了解美国NSF、德国DFG以及日本JSPS绩效国际评估工作实践,重点了解其开展国际评估的法律与政策背景、评估目标与方法、评估组织与程序、评估结果及其使用、评估效果与问题等等,为科学基金绩效评估在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等方面提供了有益参考,为通过评估活动促进科学基金发展提供思路。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咨询有关专家,为科学基金绩效评估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对于一个时间跨度长达25年、经费体量庞大的综合评估来说,要取得成功,除了充分借鉴国际上的成功范例,还必须结合科学基金制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因为,每个国家的科学基金组织都有其自身的定位和特点。本次绩效评估的组织模式也被确定为“国内准备+国际评估”。
 
国内准备是指由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作为独立的专业科技评估机构,设计总体评估方案,并负责整个评估活动的组织实施,在基金委的配合下负责准备评估所需材料。国际评估是指聘请国际评估专家委员会,以国内准备材料为基础,结合国内调研和国际比较,对科学基金25年的资助和管理整体绩效进行评估的模式。
 
此次国际评估专家委员会阵容强大,美国科学理事会前主席、美国科学院院士Dick Zare,韩启德,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前主席、欧洲研究理事会前主席Winnacker等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和科技组织领导人都囊括其中。
 
评估计划从2010年2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包括4个阶段,即启动阶段、国内准备阶段、国际评估阶段、报告提交和总结阶段,涵括了12个评估步骤。评估采用的是循证评估方式。为此,必须通过组织大规模的访谈、座谈会、实地调研以及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和分析典型案例等方式来获取有效证据,这些活动将涉及科学基金各类资助项目的负责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者、国内战略科学家、其他资助部门、基金委现任和往届高层领导以及基金委管理人员等。此次国际评估调查对象覆盖面广,仅调查问卷就组织设计了6套,将发放数万份。
 
陈宜瑜表示:“在这次评估中,基金委是受评方,评估专家是评估活动的主体。我们要端正心态,摆正位置,切实尊重评估专家的主体地位。在提出评价意见和形成评估结论的过程中,要切实尊重专家独立判断。站在不同角度,对一些问题存在不同意见是十分自然的,我们要经得起评头品足,善于在差异中反思。”
 
张少春指出,从科研绩效考评的角度讲,这次国际评估拓宽了评估范围、改进了评估方法,对以后科研绩效评估的发展也将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我国科研绩效评估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主要集中在如何看待科研的成果以及如何建立绩效评价的指标等方面。
 
这次绩效评估侧重于对科学基金的资助和管理绩效的评估,是从提升管理水平的角度出发的,张少春认为这实现了从原来重视项目评审而绩效管理薄弱的“开环管理”,向以项目评审和绩效管理并重的“闭环管理”的转变;同时,在评估方法上也在积极探讨,对现有方法加以改进,试图从不同角度构建科学研究绩效评估评价体系。对我国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单位,对教育、文化等诸多社会事业领域绩效评估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示范和促进作用。
 
以典型案例提供充分可靠的证据
 
典型案例将是此次国际评估最重要的证据来源,案例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国际评估专家对科学基金资助绩效的判断。因此,对案例内容、案例数量以及案例真实性等方面都必须进行详细规划。
 
由于大部分的基础研究项目都是知识积累,只有少部分项目会有重大突破,但是基础研究的总体成果绩效,主要是由这些重大科学突破来表现的。因此,评价科学基金对基础研究的资助绩效时,采用的是推断性抽样,选取优秀成果案例作为评价依据。“这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一致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保证国际专家委员会所得出的判断和结论,都将基于充分可靠的证据。”陈宜瑜说。
 
“做好案例总结分析,必须切实尊重基础研究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管理创新规律。”陈宜瑜进一步强调。
 
首先,要准确把握基础研究的功能,全面理解基础研究的绩效,要避免片面强调基础研究的“物化”功能而忽视其教育和文化功能,要全面体现科学基金培育原始创新、支撑国家需求、培养创新人才、弘扬科学精神等方面的整体绩效。
 
其次,要准确把握基础研究厚积薄发的特点,在关注资助成果等直接产出的同时,更要关注孕育这些成果的制度与环境;重点考察以同行评议为核心的管理机制运行状况,重点关注科学基金资助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客观分析科学基金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有利于科学家潜心研究环境的发展成效。
 
再次,要准确把握科学基金致力于保证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注重考察科学基金资助在完善学科布局、鼓励学科交叉、催生新的学科生长点、促进新兴学科发展等方面的绩效。
 
最后,要准确把握科学基金的贡献。许多创新案例,都是科学基金和国家其他重要科技计划长期、共同支持的结果。科学基金最突出的影响和贡献,是稳定了一支在国内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队伍。
 
《科学时报》 (2010-6-22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