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铁桥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0-5-14 10:37:59
选择字号:
中青报:南京大学国家精品课申报造假的背后
 
一份《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周宪申报国家精品课程造假》的网帖将知名美学教授周宪置于了一场舆论的漩涡。
 
这份帖子开门见山指出:“仕而优则学的所谓官员型学者,更是把申报项目当成了香饽饽,无论申报什么项目都坚持把自己作为主持人,把国家科研经费当成自己囊中私物”。
 
其矛头直指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周宪:“在申报国家精品课程(30万元)项目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100万元)项目过程中大肆造假,到了胆大妄为的地步。”
 
“大肆造假”是否真在百年名校南京大学存在?中国青年报记者赶赴南京大学展开调查,发现在事件的背后,事情远没有网帖展现的那么简单。
 
“学者+恶霸”形象从何而来
 
2009年12月底,这份帖子出现在以学术打假知名的网站“新语丝”上,并进入公共舆论的视野。
 
该帖称:“南京大学中文系的文学概论课程,长期以来由胡有清教授主持讲授,南京大学把胡有清主持教授的文学概论课程立为校级精品课程。”
 
然而,“2008年,有关方面组织申报文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在组织申报的过程中,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周宪表示,他是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人他都熟,由他出面很容易搞定教指委的评审专家,由他主持更能够把精品课程项目申报成功。”
 
“(周宪)利用他担任校长助理主管文科工作的影响,指使南京大学教务处出具虚假的周宪主持南京大学校级文学概论精品课程的证明,(实由胡有清教授主持),以此虚假的证明来申报国家精品课程并获得30万元科研经费立项。”
 
谁都清楚,如果这一举报属实,那么周宪的做法无疑非常恶劣,他不仅涉嫌侵占他人成果,还展现出了十足的学霸派头。此帖一出,周宪教授在网络上备受恶评。
 
事实看起来也确乎如此,一个最有力的佐证就是署名“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汪正龙”写的一份说明。这份说明被发帖人附在主帖后面,认为虽是一份被南京大学用来“洗脱周宪罪责而做的说明,恰恰揭露了周宪造假的事实”。
 
这份名为《关于文学院文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过程的情况说明》表示:“2008年4月,文学院召开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会议……在讨论文艺学专业文学概论精品课程申报时,鉴于胡有清教授当时已经到省里工作,主要工作不再在南京大学,周宪主持的大学研究型课程教材系列刚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由周宪做主持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立项的可能性比较大,文学院和文艺学专业决定文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由周宪主持。”
 
说明还称,要申报国家精品课程,要件之一是获得南京大学校级精品课程。而在2007年,南京大学已把胡有清教授主持的文学概论课程立为校级精品课程。这样一来,换主持人需要一个“移花接木”的过程,得把材料做“圆”了。
 
如果这份说明属实,即使撇清了一些对周宪的指控,比如主持并不是抢来的,但依然解释不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周宪并未主持过此门课程,胡有清教授才是这门课程长期的主持人。
 
初次接触,各方讳莫如深
 
然而记者到了南大后,一开始几个当事人都拒绝接受采访。现担任江苏省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的胡有清教授在电话中说,他确实跟南京大学举报过这件事,但有一个君子协定,就是“如果把这个事情搞到社会上去,我会跟他们说的”。
 
他也否认网络上那些帖子是他发的:“网上的东西跟我没有关系,我只是向学校举报这个事情,没有必要到网上这样弄。”
 
他甚至不肯证实文学概论课是否由他长期主持:“因为我回答你一个问题,就得回答后面的若干问题。”
 
而汪正龙教授也在电话中表示,“我拒绝采访”,同时坚称,“网上那些帖子都不是我发出去的”。
 
但他不断向记者强调,事件非常复杂:“背后有很多你我都无法预料的东西。”
 
他还透露了此事件中的一个疑点:发在“新语丝”网站上的第一份说明确实是他本人写的,但不是他发到网上去的;而随后不久,“新语丝”上出现了以他的名义作出的“补充说明”,“那是有人冒名写的,不是我本人写的”。
 
汪正龙指出,这份“补充说明”写得极为高明,口吻与第一份说明神似,里面的信息又半真半假,而且对周宪教授非常不利,所以很多人都以为是他写的。汪正龙说,他不愿意站出来澄清,“很明显是有人希望把我拖进来”。
 
周宪教授则在记者说明来意后直接挂断了电话,拒绝接受采访。而南京大学文学院有关负责人也在见到记者后,不予置评。
 
几经努力,南京大学有关负责人代表学校党委、行政最终接受了记者采访。在学校的协调下,周宪教授、汪正龙教授以及文学院领导等事件相关方也都接受了记者采访,由此,一起学术公共事件的全貌才渐渐浮出水面。
 
申报始末
 
正是2008年4月学院召开的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会议,确定了由周宪教授作为主持人申报文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这一决定是怎么作出的呢?
 
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丁帆教授说,南大文学院的文艺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文学院的其他3个国家重点学科都有了国家精品课程,院里觉得文艺学科也具备申报条件,因此,在2008年4月这次会上,院里开会要求文艺学积极申报国家精品课程。
 
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姚松也证实,在院里,学科的事情主要由学科自己负责,当时文艺学科有3个比较合适的人选来做主持人,第一人选当然是胡有清教授,因为胡教授一直是南京大学文艺概论学科的主持人。
 
他说,问题在于,胡有清教授在2008年上半年就调到江苏省台联工作了,工资关系也全都转过去了,不再属于南京大学在编人员。学科和院里都认为,要建设这门学科,还是找一个在校内的教授更为合适,也有利于学科的长远发展。
 
丁帆说,学科本来提出让学科带头人赵宪章教授牵头,但赵教授拒绝了,“学科当时考虑到申报的实际情况,认为周宪教授做主持人的成功率更大些,因为他在学界的名气更大,所以才提出来由他主持”。
 
没有主持过文学概论课程,却作为主持人来申报,是否合适?文学院多位教授解释,文学概论课是文艺学科里的唯一一门基础理论课,几乎每一位该学科的教师都能上。
 
汪正龙也告诉记者,“是赵宪章老师提议由周宪教授做主持人的”。汪本人是文艺学教研室主任,他说,当时周宪教授刚获得一项省级优秀教学奖,又曾主持编写过一套大学教材,里面也包含了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教材,都认为他最为合适。
 
文学院领导和汪正龙教授都证实,周宪教授本人并没有参加这次会议。
 
周宪告诉记者,是赵宪章教授来通知他,让他做主持人申报文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的。
 
他认为当时自己的想法“比较朴素”。
 
周宪教授说,他当时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要跟胡有清教授说好,“他们告诉我,说跟胡老师沟通了,胡老师表示不介入、不参与”。
 
汪正龙对记者解释,那份伪造的“补充说明”中所谓“胡有清教授误听”是不可能的,他一再强调胡有清教授听明白了是向他通报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事情,“他(胡有清教授)表示不参加”。
 
接下来是准备材料,时间很紧。周宪说,“学院的惯例,基本是由年轻教师准备材料”。
 
对于这次事件的责任,周宪认为,自己的失误在于过程中没有主动和做材料的人员一起去推敲文字,事后也没有对材料进行认真审核,把关不严,“材料出去的时候我没有看”。
 
汪正龙说,周宪教授工作一直比较忙,他“来过两次通报2008年文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国内同行申报情况,嘱咐我们做材料时要突出南京大学文学概论课程的特色和优势,他本人没有对文字材料进行详细推敲”。
 
周宪教授还说:“我们专业做材料,基本是把大家所有的成果集中在一起,根据报项目的要求,把教师的东西有所取舍,有所调整,然后变成完整的团队材料。”因为这种做法形成了惯例,所以他更不会在乎文字的准确。
 
然而,从材料来看,一些表述事后被认为存在严重问题,比如“周宪教授连续多年担任本科班该门课程教学,以他为主导,进行了多方面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但事实上,周宪教授并没有给本科生上过这门课,只是在上世纪80年代给专科生上过这门课。
 
一些表述细节颇有意味,比如周宪教授一直在给本科生上这门专业必修课,每周两节,并教过4届共215人。这种数据明显是“做”出来的。
 
另一项说明问题更为严重:“周宪教授主持的《文学概论》本科课程被评为2007年度‘南京大学校级精品课程’。”这明显是一种嫁接,因为该荣誉是在胡有清教授主持下获得的。
 
汪正龙说,他们在准备申报材料的过程中才得知,申报国家精品课程需要以校级精品课程(从中文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申报)或省级精品课程(从教育部申报)作为基础。这门课程是从中文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申报的,需要校级精品课程证明。
 
然而,回忆起操办这件事后看来很严重的事情,汪正龙却说:“这个证明没有什么周折就开过来了。”他说,南京大学有这样的先例,课程主持人走了,可以变更,换成南京大学在职的老师,因此教务处就开了一个证明,盖了章,由他们传真给中文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南京大学教务处负责人也称:“当时考虑一是人事变动,因为胡有清教授调走了;二是文学院是以组织的形式提出由周宪教授当主持人,我们教务处认同组织的决定。”
 
据南京大学一位校领导介绍,教务处开出的证明只有两句话:周宪教授为本申报精品项目的负责人;本课程是2007年校精品课程。
 
但无论如何,正是这份存在问题的申报材料,让周宪卷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
 
是否存在主观故意
 
南京大学一位负责人介绍,学校对此情况的掌握其实更早。
 
2009年11月16日,胡有清教授以实名形式向南京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举报文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存在造假的问题,并将举报信给了学校纪委一份。
 
这位负责人说,当时,胡提交了4份材料,包括:《致校学术委员会的信》、教育部200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指南、南京大学《文学概论》精品课程网站资料,以及胡有清关于中文系《文学概论》课程的说明。
 
他表示,学校接到举报后非常重视,基于两点:首先是实名举报;其次,两位都是南大的著名学者,于是立即指示文学院进行详细调查取证。
 
这位负责人说,文学院找到该学科带头人赵宪章教授、项目材料执笔人汪正龙教授,以及胡有清教授等做了详细调查,并向学校呈交了调查结论,其中包括汪正龙的情况说明。
 
这些调查结论包括这些要点:《文学概论》课程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是中文系传统课程也是团队课程,周宪是团队成员之一,胡有清教授对课程作出重要贡献;确定替换带头人是专业意见,院里同意,也经过胡有清本人同意;关于申报材料和网站文字。申报材料关于课程教学方面有不实之处,网站文字中关于此前本课程建设和成果描述中有不恰当之处,容易给人造成误解。
 
这位负责人介绍,2009年11月25日,南大专门召开了学术委员会专题会议。为慎重起见,还专门通知了纪委书记、教务处长等列席会议。
 
该负责人说,为了使这次会议开得客观公正,开会前没有跟任何委员进行沟通,而是他们到了以后才现场发放相关资料,并请文学院负责人现场说明整个情况,最后请学术委员会作出裁决。
 
这位校领导说:“当天会上讨论很激烈,各位学术委员认识上并不是完全一致,但最后形成一个基本意见。”
 
但学术委员会最终认定申报材料不实,文学院负领导责任和材料审查不严谨之责。
 
会议形成5点意见,要求更换该门课程的主持人。2010年2月初,周宪教授提出辞任这门课程主持人的申请。
 
2010年3月30日,经过教学委员会主任会议决议,同意文学院关于周宪教授不担任“文学概论”课程主持人的决定;同时暂停“文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学校允许记者查阅了问题调查和处理的全部相关原始文档。
 
罪与罚
 
对于网上关于周宪教授通过此次申报精品课程获得巨额经费的质疑,南京大学社科处处长王明生介绍,学校进行了专门调查,目前到账10万元,但是一直在文学院的账户上,周宪教授没有接触过这些钱;同时,网上质疑周宪教授造假获得100万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王明生表示,调查发现,周宪教授参与过这一项目竞争,但这一项目第一首席专家是另一所大学的教授,钱也打到了该大学账上。
 
但此事件对周宪教授带来的影响却更为深远。
 
南京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周宪担任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好几年了,南京大学原计划在去年年底增选一名副校长,正是因为此事影响了他的竞争力,现在新的人选已经确定。
 
而南京大学数位知情人士也告诉记者,如不出现这次意外,周宪本应该当上南大副校长。
 
周宪认为这个事情自己很冤:“整个过程都是学科和文学院决定的,从我个人来说,我已不需要靠国家精品课程来获得提升了。”
 
南京大学接受采访的这位校领导也认为,周宪教授没有任何必要通过这个来得到什么东西,“不存在主观故意”。
 
南京大学的数位知情人士也称,这个主持人的头衔并不能为周宪增加什么东西,但这门课程是南京大学文学院非常优秀的课程,文学院希望能把国家精品课程拿回来,这也涉及整个学科的荣誉,“他们想借重周宪的声誉,没想到反而置他于尴尬境地。”
 
“他(周宪)肯定是冤屈的。”汪正龙教授也说,在申报精品课程时,周宪考虑不周,也许有和胡有清教授沟通的必要性,但是“他的疏忽与他受到的伤害是不对等的。”
 
该校文学院一位教授的反思更为深刻:“周宪是个悲剧,有他受普遍的潜规则影响,不讲原则答应申报违背事实犯错误的一面,但他也在为整个恶劣环境埋单!”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