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孝文 来源:新浪科技 发布时间:2010-5-9 17:24:41
选择字号:
臭氧洞发现25周年:一场生态灾难得以避免

 
北京时间5月8日消息 据《独立报》报道,臭氧洞被认为是20世纪末期环境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25年前的5月,英国科学家在南极上空的高层大气发现了臭氧洞,这一重大发现促使联合国通过了一项重要决议,一场生态灾难得以避免。
 
签署《蒙特利尔议定书》
 
科学家当时警告,臭氧洞可能会扩散至世界其他地方,导致引起癌症的太阳辐射物增多。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层,可以让地球生命免遭紫外线的破坏性影响,不过,因人造化学物被排放到大气,造成臭氧浓度逐渐降低,可能会使皮肤癌和白内障病例显著增多——由于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最终连政治家也不得不采取措施。
 
一个英国研究小组在1985年公布了这一发现,仅仅两年后,国际社会签署了《蒙特利尔议定书》,旨在限制并最终禁止使用和生产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如氟氯碳化物(CFCs),从冰箱到喷雾剂,许多产品都在使用氟氯碳化物。《蒙特利尔议定书》使得氟氯碳化物在许多国家迅速被淘汰。
 
英国在1995年停止氟氯碳化物的生产和消费,5年以后,其他发达国家也纷纷效仿这一做法。到2009年,联合国所有成员国都签署了《蒙特利尔议定书》。《蒙特利尔议定书》被认为是保护环境方面最成功的国际协议之一。
 
如今,在描述臭氧洞的里程碑科学论文发表25年以后,一位参与这项研究的科学家表示,如果不是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和上帝的垂青,他们可能不会那么快就获得如此重大的发现。乔纳森-尚克林(Jonathan Shanklin)说:“我个人认为,正如其他许多科学发现一样,运气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尚克林与英国南极考察队的两位同事乔-法尔曼和布莱恩-加蒂纳一起实地收集了重要数据。
 
政治决策的关键证据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担任首相的保守党政府,英国科研经费被大幅削减。长期性科学监测活动尤其面临威胁,比如每年对臭氧的测量,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英国南极考察队哈雷科考站就一直在从事这种监测活动。
 
尚克林博士说:“20世纪80年代,英国南极考察队为了削减经费想尽各种办法,哈雷科考站的臭氧监测项目也是在计划被砍掉的范围之内。一切似乎不会改变,似乎没有理由将它继续下来。然而,正是这样的监测项目,会提供关系到地球未来的政治决策的关键证据。”
 
事实上,哈雷科考站的测量数据原本不是用于监控臭氧的长期变化,而是帮助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验证有关大气循环的各种理论。但是,后来事情越来越明朗,每年冬天过后,南极春天的臭氧浓度(发生于9月和10月)显著下降,只有到夏天才会部分恢复。其实,科学界已经盛传臭氧层可能受到平流层中人造污染物(如氟氯碳化物)的破坏,而且,这也得到严肃性理论工作的支持。
 
科学家在平流层发现了臭氧层。保罗-克鲁岑、马里奥-莫利纳、弗兰克-舍伍德-罗兰等科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对臭氧损耗的研究令他们最终分享了诺贝尔化学奖。然而,20世纪80年代初,没人注意到南极上空的臭氧浓度每到冬天临近结束时都大大减少,那时,第一缕阳光会穿透南极黑暗的天空,与氟氯碳化物中的氯发生破坏臭氧层的光化学反应。
 
一度遭到美国同行质疑
 
1985年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从1975年至1984年,每年10月中旬南极上空臭氧浓度最小值下降40%,不过还未形成“洞”,尽管如此,情况仍令人担忧。尚克林博士说:“我记得,这项发现根本没有真正的‘尤利卡时刻’。”他对当时研究的回忆刊登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尚克林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利用相对简单的仪器,从地面搜集了相关数据。这些仪器透过天空去测量已知受平流层臭氧影响的紫外线波长差异。
 
尚克林说:“令我们对研究结果深信不疑的是标出最小11天平均值的图表,清楚地展现了春天臭氧浓度下降是系统性的。法尔曼提出了一项重要的化学理论,用以解释观测到的结果,将它们与氟氯碳化物升高联系起来,加蒂纳对数据实施了基本的质量控制。”
 
这项研究一度引起美国科学家的惊愕甚至是怀疑,因为他们当时正利用先进的卫星技术对臭氧层进行监控,而初步分析结果并未发现这种臭氧损耗,但当他们重新分析卫星数据的时候,也发现了春天臭氧损耗的迹象。尚克林说:“我不清楚美国卫星观测小组发生的幕后故事,但我确实知道大量数据让他们疲于应对。”
 
在《蒙特利尔议定书》签署二十多年以后,种种迹象表明遭到破坏的臭氧层正逐渐恢复。臭氧层恢复到50年前的水平可能依旧要数十年时间,不过,如果不是三位英国科学家以持之以恒的精神,将一项看似毫不相干的长期实验继续下去,臭氧层的恢复时间恐怕会更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