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文兵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0-3-20 13:52:38
选择字号:
卫生部长陈竺在《科学》杂志发表社论
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要依赖强力的科研作支撑
 
3月1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中国卫生部长陈竺撰写的社论——《科学为基础的医疗保健》(Science-Based Health Care),阐述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状况。文章内容如下:
 
当今社会最重大的挑战之一就是为民众提供充足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对于资源有限和能力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这项任务显得尤为艰巨。建立这些服务的障碍在方案起草阶段就已凸显出来,比如:传统的错误观念认为,医疗开支是社会的负担,不是每个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战略性投资。根据一项经济学分析,医疗制度的创新不仅会改善人们的生活,而且能够促进内部消费和增加就业机会。但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科研作支持,这种创新也很难成功。
 
生物医学和社会科学对改变和健全医疗卫生体系都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国,快速老龄化的人口和疾病负担的增加,都与城镇化和工业化密切相关。科学必须以事实为基础,充分分析药品和医疗技术的成效,以形成有效且能够负担得起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疗卫生体系。科研能够促进医疗机构的业绩评估,以确保优质的服务。另外,科研也能推动国家的创新战略。因此,医务人员的教育,管理团队的训练以及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都可以利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平台来推动,即使是偏远的地区,这些教育、训练和培养也能实现。再者,科学教育也提升了人们对于一些问题的公众意识,比如说食品和环境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最后,通过全球合作,科学能够帮助我们迎接诸如艾滋病和大流行性感冒这样世界性的重大挑战,同时也带了南北和南南合作的机会。
 
要完成这些使命,需要富有远见的政策出台,以支持创造性的科研项目,鼓励多学科临床研究成果的转化。同时,促进医疗卫生系统创新和医疗卫生产业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政府于2009年4月发起了“深化医疗改革”的运动,尽管面临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仍追加1240亿美元的预算用于支持三年(2009-2011)的医改运动。这项改革的目的在于通过以下五方面提高医疗公平性及民众医疗承受能力:一,建立全民医疗保障系统;二,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系统以满足国民基本的药品需求;三,提高基层民众的医疗和卫生保健水平;四,实现覆盖全民的公共医疗服务;五,促进公立医院管理和财务方面小规模试验性的改革,以更加科学的分析问题。
 
迄今,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人均寿命达到73岁(相比于1949年人均寿命35岁);超过90%的中国居民享受医疗保险,虽然对于农民、城市贫困儿童以及一些老年人而言,医疗保险覆盖率还处于基本水平;国家基本药物系统已在30%的城市和农村地区实行,以保障民众以低价格买到放心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超过一半的县级乡镇医院已翻新,同时,小规模的公立医院改革已在16个城市进行试点;超过一百万的基层卫生工作者正在接受培训,大多数中国民众能享受疫苗接种和慢性疾病预防的公共卫生服务;另外,对于H1N1大规模流行性感冒的成功控制与缓解也推动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
 
巧合的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国会正尝试着手美国医疗卫生改革。因为所有的国家都寻求通过创新的方法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国家之间应共享改革的宝贵经验,即依靠科学研究促进提升人均寿命和改善卫生条件的政策的实行,进而造福全人类。(科学网 谢文兵/编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