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 王静报道]“有钱做,没有钱也会做”,不少科研项目在实验室或企业都如此进行着。其中,有的项目是实验室负责人看好项目前景,有的是由于研究人员个人感兴趣顺便而为。不论怎样,在没有获得科研经费之前,研究人员设法推进这类研究项目需要对学科发展或市场需求有洞察力。如果国家立项成功,他们则得到一笔补助。实际上,许多实验室开设这类项目早已是一种常态,并非新鲜事。只是这种研究策略,最近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过程中,已成为一种新的政策导向,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极大支持与鼓励。
在科技部近日组织的一次会议上,“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总体组副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介绍,在组织实施“重大新药创制”项目过程中,根据实施方案,率先建议并实行了“后补助方式”,以此支持了一批临床、临床前研究新品种课题。由此提高了相关企业研究人员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后补助方式”提高了政府科研经费的安全性。长期以来,对于政府管理者而言,科研经费首先要保证安全有效使用,其次希望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科研经费的投向最好先有苗头,以避免纳税人的钱打水漂。
国家科技重大科技专项推出后,财政部即颁发了《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办法》第四条规定:“结合重大专项组织实施的要求和项目(课题)的特点,采取前补助、后补助等财政支持方式。对于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以及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集成等公共科技活动,一般采取前补助方式支持。对于具有明确的、可考核的产品目标和产业化目标的项目(课题),以及具有相同研发目标和任务、并由多个单位分别开展研发的项目(课题),一般采取后补助方式支持。”
在科研经费投入机制创新前提下,张伯礼介绍,截至2009年11月,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已取得8个新药证书;有24个新药完成全部研究工作,正在新药注册审评过程中;抗肿瘤药必特螺旋霉素等17个课题已完成Ⅲ期临床研究。另外,25个课题Ⅲ期临床研究工作过半,预计在2010年6月前陆续完成。其中,开发的国家一类新药瑞格列汀属于国际首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并已申请了中国和全球化合物专利,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行临床试验。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复方阿胶浆技术改造项目,成功建立了阿胶特性DNA鉴别标签,基本完成了复方阿胶浆指纹图谱的绘制,可从整体上对阿胶制品的质量进行全方位控制。
《科学时报》 (2010-3-18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