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琦 陈彬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2-9 9:26:22
选择字号:
科学时报:学分收费制,让人欢喜让人忧


 
●“目前我国大学几乎是统一价格的学费,这是不合理的。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收费应该有所不同。”
 
●“影响学分制在国内高校推行的核心因素有两个:有没有真正重视教学和有没有真正扩大学生的教育选择权。”
 
●“实行学分制是改革的正确方向,但是一定要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否则这个改革也只是换汤不换药。”
 
[科学时报 陆琦 陈彬报道]北京市教委日前表示,高校按学分收费的方案已制订完毕,进入审批程序,最快今年新学年全市高校开始实施。市教委有关负责人透露,按学分制收费将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待物价部门审批后,在全市高校推广。
 
“我觉得这个制度挺好的。”北京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小陈认为学分收费制对学生而言是件好事,“意味着更大的自由,更能体现大学的精神。”
 
从报纸上获知该消息的北师大大三学生小刘也认为,按学分收费对学生是有好处的,“比较公平,而且弹性学制也为提前毕业创造了条件”。
 
学分收费制究竟能够带来多大的好处?这些好处在现实中能否兑现?实行起来存在哪些困难?又应该与之配套进行哪些改革呢?
 
学生:好处多多
 
“按学分收费,对学生来说,确实好处多多。”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分析,学生们不仅知道学一个学分付多少费,学一个学分,付一个学分的钱,不再像以前按学年打闷包;而且,也可学完相应的学分,就拿到学位,既可每个学期多学学分,提前毕业,也可每个学期少学一些学分,多在校园里呆几年。同时,在新的收费体系下,校际修读也更能对接,只要学校间学分互认,学生交钱就可修读。
 
“我校目前并不属于试点,但这一制度如果得以推行,我们肯定会积极参照执行。”北京化工大学教务处处长姜广峰支持学分收费制的实施,“因为这对学生是有好处的。”
 
他表示,目前在国内高校中,即使学校、专业有差别,但学生所缴纳的学费并没有太大差别。如果按学分收费,学校规定学生毕业需要的总学分和每个学分的费用,学生修满一定的学分之后便可以毕业。学制也由原来的固定学制变为弹性学制,学生可以3年修完所有学分,也可以修4~5年。“在传统的学年制度下,学生如果重修一年,就必须多交一年的学费,但学分制则没有这样的顾虑”。
 
姜广峰还认为,这一制度更有利于复合人才的培养,学生选课会更加自由,可以按照个人需求选课,学校也会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以化工专业的学生为例,如果将来想做化工方面的科研,可能一直念到博士;如果不想作研究,而更倾向于从事管理或产品营销的工作,就可以选一些管理方面的课程。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顾海兵也赞同学分收费制对学生是有好处的看法:“每个学期选多少学分,可以学生自己做主,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他还建议,如果不是按学年收费,而是按学期甚至按月收费的话,可能对于中低阶层收入家庭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好处,可以分解经济压力。
 
学校:有些麻烦
 
对学分收费制表示支持的同时,小刘担心“这个制度实施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其实,小刘的担心不无道理。姜广峰告诉记者,按学分收费会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和财务管理带来一些“麻烦”。
 
事实上,学分收费制是近几年多所高校教务处一直在呼吁的。姜广峰在教务处的这几年,也一直在做相关的准备工作。“我正在准备的新培养方案,也是让学生在基础课修完之后可以比较自由地选课。我们还在与周边的高校联系,使学生可以到周边高校选课,并按学分缴费。”姜广峰说。
 
此外,姜广峰指出,按学分收费会给学校的财务管理带来一定难度。按学年收费,学生一学期的学费在新学期注册时就交齐了。一旦实行按学分收费,就必须考查每个学生每学期选课的学分,以每个学分200元为例,如果学生选择15个学分,校方就必须确定学生是不是交够了3000元,而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又是各不相同的。“尽管有计算机的帮忙,这项工作的工作量依然庞大”。
 
可能正因为那么“麻烦”,所以这项受学生和老师欢迎的国外早已有之的制度,迟迟没能在我国全面推行。“按原有的学年收费制,大学生缴纳学费更加简单,很多人也都不愿去改变这种现状,因为改变就意味着要做大量的辅助工作。”姜广峰有些无奈,“随着高校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日益重视,相信越来越多的学校会在制度上进行更多的改变。”
 
一个学分:要价几何
 
学分收费制作为一种新的收费制度,难免有人担忧高校会不会借机涨价。对此,北京市教委的精神是:执行学分收费制的高校,在相同的情况下,学生的学费不会高于按学年收费所需交纳的数目。
 
在姜广峰看来,学分收费制更加合理、更加细化。“高校的教务处每年要接受市级和区级物价局的检查,对每项收费都有非常严格的检查。而一旦这一制度得以推行,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也会根据课程、专业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一个学分所应该收取的费用”。
 
那么,一个学分究竟应该收多少钱呢?按照北京市教委的方案,单位学分的收费标准将根据学校的培养成本、教学成本等进行测算。熊丙奇认为“这一思路很好”,但同时他也提出疑问:学校的培养成本、教学成本怎么算?
 
“现在高校的办学开支十分巨大,不少高校由于征地盖房已经欠下数亿贷款,是不是几百行政人员每年几千万的开支,以及每年数千万的银行贷款利息,也要折合成培养成本、教学成本?”熊丙奇说,“在按学年收费时,这一问题就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现在进行单位学分标准制订,如果成本核算的标准不清晰、过程不透明,不免让人担忧。”
 
除了收费标准要公开、透明外,顾海兵认为还要进一步“细化”。他说:“目前我国大学几乎是统一价格的学费,这是不合理的。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收费应该有所不同。同样一个学分,哲学和化学的收费显然不应该相同,因为成本不同。”
 
如果按学分收费,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毕业总学分又各不相同,就会导致学生需要交纳的学费不相同,姜广峰担心“这会对学生选择学校或专业产生干扰”。
 
这也正是小陈所担心的,“一些比较好的课程或‘牛’教授的课程,可能会比较贵,就会导致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占用更多更好的资源,而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则只能无奈地选择相对便宜的课程”。
 
因此,姜广峰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一个不同学校之间的收费参考标准,起码在同一个专业内,学分标准应该是基本一样的,比如化工专业都在170学分上下,留出一点浮动空间,供不同学校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学分制:形似更要神似
 
相比我国大学按学年收费,在发达国家按学分收费已是一种成熟的做法。顾海兵将其比喻为在饭店点菜,“点一道菜就交相应的一笔钱,而不是像大锅饭似的混在一起一年交多少钱”。同样的学分,不同的学校收费标准是不同的,通常一个学分数百美元不等。
 
顾海兵特别提到,和学分收费制密切相关却不是一个概念的学分制,“我们早已开始实行,也是从国外‘拿来’的,不过可惜的是,‘形似而神不似’”。
 
他说,因为中国大学的课程结构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相比,有质的区别。有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大学在整个课程设计里,选修课所占的比重基本上在70%左右,而我国大学的必修课占到总课程数的80%,甚至更高。“就相当于去饭店点菜,10个菜里有8个菜都是强制你吃的。如果实施学分收费制不是以课程结构的变革为前提的话,这样的学分制有什么意义?”顾海兵认为,在必修课比重这么高的情况下,学分收费制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有点儿形式的价值,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熊丙奇也指出:“如果按学分收费,而大学不实行学分制,其本质还是按学年收费。”据他观察,一些早前号称实行按学分收费的学校,每到学生新学年报到时,同一院系每个同学的缴费几乎完全一样,原因是,“必修课占了绝大多数,选修课只是点缀”。
 
在国外,学生进入高校后,有不少是不分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学校的选课平台上自由选择,而学校所提供的课程也特别多,这就给学生创造了特别大的选科、选课的自由度。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学科、选择课程、选择老师、甚至选择学习时间。“学习时间上并没有严格的学年限制,并没有所谓‘弹性学制’的概念,弹性学制实际上还是以学年为主。”熊丙奇说,“我们的学分制,其实是学年学分制,基本上只有学分制的概念,没有学分制的实质。”
 
小刘对这一点深有体会:“有些必修课只有在某个特定的学期才会开,提前修也修不了。”所以目前大学生想早点把课修完,提前毕业,没那么容易。
 
据熊丙奇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高校就已经开始了对学分制的实践,学生如果拿到足够的学分,理论上就可以提前毕业。但实际上,由于选修课程有限、必修课特别多、师资力量跟不上、校内资源无法满足等一系列原因,我国高校的学分制只能流于形式,大部分学生还是按学年来管理。目前国内任何一个地区的任何一所高校,都没有实行完全学分制,而是一种“学年学分制”。
 
“按学分收费的好处,其实是完全学分制的好处,没有完全学分制,学生的自由选科、选课、选师、选时大都只是口号和形式。按学分收费,就变为折腾。而实行完全学分制,要求大学提供大量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完全打破以学年为主的学籍管理,对教室和宿舍资源都进行重新调配。”熊丙奇说。
 
改革:没那么简单
 
在熊丙奇看来,影响学分制在国内高校推行的核心因素有两个:有没有真正重视教学和有没有真正扩大学生的教育选择权。
 
由于目前大部分国内高校不是以人才培养为核心,而是以科研为核心,所以在课程设置、教材优化、教学模式改革上用功不够,也导致了教学质量不是特别令学生满意。“如果要实行完全学分制,就必须开设大量的课程,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要在教学上付出更多的精力,学校也要在教学上投入更多的资源。”熊丙奇说,“但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高校教师是不太愿意在教学上花过多精力的,学校也不愿意花费过多的资源投入到教学中,所以制约了整个课程的数量和选择空间。”
 
同时,熊丙奇指出,国内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的自主权不是很够,很多课程都是政府的“规定动作”,导致留给选修课的空间十分有限。
 
除此之外,熊丙奇认为,还要考虑大学内部的管理,“究竟遵循的是以学生为主的服务意识,还是以管理方便为主的意识”。因为一旦在正确的管理模式下,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甚至食堂,都需要全天候运转——课程多了,学生可以充分选择,所以可能早中晚都要开课,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模式作出重新调整。
 
“完全学分制的改革是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大学管理制度的改革,而不仅仅只是课程与学分的简单置换。”
 
熊丙奇认为,从目前国内的教学资源和管理体制来说,完全有可能实施学分制,但问题是高校是不是真的愿意去做。他说:“其实包括学分制、研究生制度改革、自主招生在内的各种制度出现问题,都源于我们的大学不愿意真正去触及核心问题,因为触及这些问题,就意味着要重新制定对教师的评价体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促进教授治校……”
 
顾海兵则表示:“不要过高地估计这一动作的作用,现在最大的问题不在于这些属于技术细节的问题。”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学的自主权:“大学不应该只扮演‘被决定’的角色,像收费这类事情本来就应该由大学自主决定。”
 
他还强调,因为目前必修课比重太高,大学对于每个学生每学期修多少学分也有规定,学分收费制的意义极其有限。“如果草率地动一动,就当做‘改革’,是做花架子,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大树不动,树枝摇摇,没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教育专家们对于学分收费制都没有一个截然的肯定或否定态度,他们认为“实行学分制是改革的正确方向,但是一定要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否则这个改革也只是换汤不换药”。他们呼吁:大学不能仅仅去作一些小方面的调整,更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教育改革。
 
正如熊丙奇所说:“任何制度的好坏最终都要靠制度的结果来评判。很多制度看起来很好,但在现实中,由于管理制度没有作相应的调整,出现很多新的问题。”
 
《科学时报》 (2010-2-9 B1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