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大庆 王飞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0-12-7 14:52:07
选择字号:
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创办十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举办107场,超过500位院士和20000名工程科技人员参加
 
工程院管理学部积极推动工程哲学研究
 
殷瑞钰 院士
 
在我国工程哲学发展进程中,工程院成为了一支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后,于2000年成立了工程管理学部。管理学部成立后,院士们感到必须加强对工程和工程管理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由于工程活动中必然内在地存在着许多深刻、重要的哲学问题,认识工程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离不开哲学思维,由此取得了对开展工程哲学研究的共识。
 
工程师是现代工程活动的中坚力量。科学家和工程师有不同的社会作用和分工特征。在我国科技工作者的队伍中,工程师不但人数最多,而且对生产力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也发挥着更直接的推动作用。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不但必须重视发挥科学家的作用,而且也必须重视发挥工程师的作用。
 
工程师需要有哲学思维,可以说,工程哲学就是工程师和哲学工作者一起对工程实践进行哲学分析和反思的产物。
 
在工程哲学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中国工程院领导(宋健、徐匡迪、周济等)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领导(朱训等)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了工程哲学的研究工作。
 
在最近几年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大力开展和推进我国工程哲学的进展。
 
一是召开各种形式和类型的学术会议。
 
2004年,中国工程院管理学部召开了工程哲学高层研讨会。这次会议在我国工程哲学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从2004年起,在工程院的工程科技论坛系列中多次召开“工程哲学”报告会,使其成为了总结工程哲学研究最新进展、推进我国工程哲学不断进步的重要方式。
 
与上述报告会相呼应和相配合,我们还召开了四届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今后将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
 
二是通过科研项目和出版学术著作推动基础理论研究。
 
2004年工程院立项研究“工程哲学”,于2007年出版了学术著作《工程哲学》。2008年起,工程院立项研究“工程演化论”,预计明年出版“同名”的学术著作。这两个课题的研究和两本学术著作的出版,最集中地反映了我国工程哲学的最新进展和在此领域达到的理论水平。
 
三是组织学术团体,推动工程哲学研究的制度化进程。
 
四是努力推动工程哲学的传播和普及。
 
工程哲学不是象牙之塔里的玩具,工程哲学必须走进社会,服务于工程实践。基于这种认识,为推动工程哲学的传播和普及,工程管理学部组织了“工程哲学讲师团”分赴一些大型企业(大庆油田、宝钢、三峡公司、中石化等)和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天津、南京、唐山、合肥、香港等地的大学举办了专题报告会,产生了热烈反响。
 
我们的论坛发出了一些科学的声音
 
陈君石 院士
 
各位领导,各位院士,我来汇报一下2006年9月召开的第50场工程科技论坛:“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背景是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和领导的重视,然而对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又缺乏科学、正确和客观的了解,所以我们想传播一些基于科学的认识和一些应该采取的措施。当然不可能希望一次论坛解决所有的问题,包括认识上的问题和实际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在2006年比较早的时候,消费者当中已经存在着、广为流传着“我们还能吃什么”,所以我们认为需要发出一点声音。这次论坛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用专家的报告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解。比如说食品当中有各种各样危害,这是普遍存在的。从政府层面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控制它的风险,而不是消除危害,消除危害是不可能的,我们要把风险控制到可接受的程度。比如说消费者普遍关心的是食品当中存在的化学性污染,像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以及环境污染物等等,而对真正的第一号的食品安全问题由致命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的疾病反而比较忽视。而全世界都公认食源性疾病是最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消费者对此没有太多的重视,我们试图传播一些正确的科学的声音。
 
第二个特点,论坛请了14位各行各业的领导,跟食品安全有关的,有学术界的,有政府部门的,报告内容比较全面。我们强调的是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食物链的覆盖,针对的是当时和一直延续到现在的科学家认为不太合理的所谓的分段管理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也就是说每一个部委管一段,把天然的食物链从农田到餐桌人为的切断,所以报告非常的有意思。14个报告从农田到餐桌反映了整个过程,包括农业方面的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包括公共卫生领域的食源性的疾病和食品添加剂,包括农业部门的转基因,以及进出口的食品安全监管和贸易的发展等等。我们还专门请了一位媒体专家来谈如何进行食品安全风险的信息交流问题,这次我们抓住了整个的食物链。
 
第三个特点,论坛能产生的影响也就是参加会议的150多人。我们觉得请了这么多专家来做报告和讨论是不容易的,所以在论坛结束以后我们根据现场的记录,请了一些媒体整理成为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当然这些科普文章都是经过作报告的专家审阅的,由中国工程院资助出版了一本科普的著作,叫做《食品安全的挑战》,还有《中国食品安全挑战问题认识和办法》。书的出版得到了很好的反响,不是说食品安全方面的书少了,而是能真正基于科学的、站得住脚的、有一定权威性的科普著作比较少,一定意义上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总体来讲我们觉得尽管这个会是2006年办的,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观点和认识方面还是正确的。我们确实提供了科学的信息,提倡要从科学的角度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上一页 1 2 3 4 5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